“凛冬将至!”
这句魔幻的话语,已不再局限于科幻作品,对于如今的西方诸国,这已经成为了最现实的问题。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俄罗斯对于西方诸国的“反制裁”,即俄对天然气出口方面的严格管控。此举让无数欧洲人都顿感忧伤,毕竟失去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大部分欧洲国家都难以平缓度过寒冬。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忧伤的并不只有欧洲人,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个岛国为之惆怅,那就是我国的邻居日本。
而且,与欧美国家积极争取天然气保供不同的是,日本在面对天然气短缺问题时,竟然想到的是眼红我国,这让人不禁感觉到几分滑稽。
至于“剧情”为什么发展至此,一切还要从日本“断气”说起。
日本“断气”:不自量力的结果
“俄乌冲突”可谓是年的开年大戏,同时,这场冲突也成为了国际诸国的政治博弈舞台。
在这一次“博弈”中,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始终保持着和平发展的中立态度,推动冲突双方的和平谈判,尽到了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
可与我国不同的是,日本在这一次国际冲突中,却一直保持着高姿态、高腔调的处事原则。
他站在美国为首的西方“施压派”一方,积极地参与到制裁俄罗斯的行动中,让本次冲突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俄罗斯面对一众西方国家的丑恶嘴脸,无奈选择了“断气”的反制裁策略,即通过断供天然气,来回应诸国的制裁手段。
在这一系列的“断气”计划中,就包括着一个名为“萨哈林2号”的天然气开发项目。
年6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法令,俄方将设立新公司来全盘接手“萨哈林2号”项目。
而且,俄方公司在接手该项目后,将会调整“萨哈林2号”原有的持股计划,这意味着从该项目中获益的股东将会重新“洗牌”。
此举对于美国而言,影响并不大,毕竟该项目中并没有美系公司,但对于日本来说,那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因为,在“萨哈林2号”的天然气项目里,持股的企业总共有四家,分别是俄气公司、荷兰壳牌公司,还有日本的三井物产和三菱集团。
不难看出,四个企业股东中,就有两家企业来自日本,这说明日本对于该项目的看重。
可一旦俄方将持股占比重新洗牌,那日方就很有可能被踢出这一项目,进而也就无法再从该项目中获得天然气能源了。
而如此的结果,就势必让日本陷入世纪性的能源危机之中。
这主要是因为,“萨哈林2号”作为一个天然气和石油的大型供应项目,已经让能源枯竭的岛国日本产生了依赖性。
按目前日本的能源进口占比来看,日方向俄罗斯采购的液化天然气(LNG),几乎全部来自于该项目。
而且,这些液化天然气对于日本人而言,并不只是生活燃料那么简单,据日本共同社的消息,液化天然气还是日本发电的核心燃料,多家日电力巨头都是从“萨哈林2号”采购天然气发电,其占比甚至超过50%。
同时,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桥本裕也指出,在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后,日本的核发电占比就一直走低,现在日本有30%到40%的发电任务是依靠液化天然气来完成的。
因此,一旦日本失去了“萨哈林2号”这个稳定的天然气供应源,那整个国家都面临极度缺电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全球的异常高温已经提前给日本人做了警告。
在六月底至七月初的全球高温阶段,日本爆发出惊人的用电量,尤其是东京这种人口密度较大的地方,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多次拉响了电力供应紧张的警报。
日本政府甚至对全民发出节电请求,呼吁在今年7月1日到9月底期间适当使用空调、关闭不必要的照明用具等,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配合节约用电。
由此可见,日本自身的电量供应本就是岌岌可危,可他却依然敢追随美国,向能源巨头俄罗斯发起制裁,这让世人不禁想到了一个词-------不自量力。
“续气”艰难,眼红中国
不过,日本向来是不喜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他们并不反思自己制裁俄罗斯的无礼行径。
反倒是对别国口诛笔伐,一些日媒甚至开始“炮轰”俄罗斯当局,为整个事件增添了几分荒唐的色彩。
而先前参股的三井物产和三菱集团则暗中进行沟通,希望俄方能够让日本继续持股,以保证日本本土的天然气供应。
但如此没有诚意的交流,俄罗斯怎可能轻易地接受,所以日本企业的沟通注定是无效的。
眼见俄方决心已定,日本当局也开始了“破罐子破摔”的行为,先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呼吁通过设定价格上限来剥夺俄罗斯的石油收入,直接与俄罗斯彻底决裂。
后又派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前往悉尼,参加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四国能源部长会议,希望以此能够获得美国这位“老大哥”的天然气补助。
然而,美国面对一帮小弟的能源诉求时,也是有一定偏颇的,毕竟欧洲才是俄乌冲突的主战场,波及面也是最广的,所以无论如何排序,日本都很难在一众小弟中获得优先级的能源救援。
另外,日本就算能够获得能源帮助,可须知美日两国相隔甚远,届时天然气的运输将会变成大问题。
所以,日本如此“舍近求远”的做法,只会让本土的能源供应如同钢丝行走,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落深渊,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选。
不过,与日本的“断气”相对的,是我国和俄罗斯不断加大的天然气合作。
据《金融时报》的报道,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俄罗斯正在建设一条名为“西伯利亚2号”的天然气管道。
该管道将以俄罗斯为起点,贯穿整个蒙古国,而后直达中国境内。
而且,俄罗斯早在年时就曾与蒙古国签署了备忘录,双方就管道建设的问题已经达成共识。
在当时的备忘录中,俄罗斯表示该管道长达公里,每年将会运输多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可这条管道上总共就三个国家,俄罗斯是原产国不算其中,蒙古国人口稀少、工业也不算发达,对天然气的需求不大。
这意味着中国才是这亿立方天然气的“消费者”,再加上俄乌冲突后,中俄提出的“合作无上限”原则,这使得两国间的天然气贸易势必呈火热态势。
可面对中俄两国的如此合作,日本又开始“眼红”了,一些日媒开始抨击中俄合作的态势,也有部分日本人主张缓和日俄、对中打压的政策。
但无论是哪一派言论,我们从中都不难感觉出一股“酸”味。
中俄合作:重新定义天然气市场
当然,在如今这个实力说话的年代里,“酸”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因此,就算日本再痛恨中俄合作,那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
而日本之所以如此憎恶中俄合作,其实也是有一定缘由的。
首先,日本之所以敢参与西方势力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是因为日方想用这种方式逼迫俄罗斯下调能源价格。
毕竟能源贸易对于俄罗斯而言,那可是国家收入的根本,但如果西方各国都制裁俄罗斯,不愿再与俄进行能源贸易,那俄罗斯势必就只能采取低价贱卖的策略来维持国家生计,日本也就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就在日本以为计划能够成功时,我国从半道杀出,直接让该计划被迫“流产”。
因为按照目前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量来看,俄每年向欧盟诸国输送的天然气约是1亿立方。
除去欧盟这个大客户外,日本也勉强算是一位中层客户,根据“萨哈林2号”一年万立方的输送量来看,其中有六成是出售于日本,那俄对日每年的天然气销售量就是万立方左右。
此二者相加也就基本构成了先前俄对外销售的天然气量,可随着制裁的到来,这一销售量也就无法“兑现”了。
不过,中国作为俄罗斯的新贸易伙伴,仅凭一己之力就超越了欧日两方的天然气需求。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近几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呈增长趋势,进口量由年的万吨增长到年的万吨。
而吨的天然气如果换算一下单位,那就是约亿立方的恐怖数字。
由此看来,中俄一旦在天然气层面达成合作,那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即俄罗斯不愁天然气没人买,而我国也不愁天然气无供应的状态。
在如此的稳定的能源供应下,不仅俄罗斯的能源贸易能够获得发展,就连我国的天然气工业也能因此逐渐壮大,最大化地解决能源配比问题。
可反观其他国家,显然就没有如此好运了,因为一旦中俄实现了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关系后,那整个天然气市场的配比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比如日本就必须舍近求远地去争取美式天然气,又或者欧洲天然气采购就不得不面对亚洲市场的冲击,这对于欧日双方都并不算一件好事。
写在最后
不过,眼下欧日双方已然陷入疯狂之中,他们太过于相信所谓的“制裁联盟”,都希望能从中获得来自美国的“分红”。
可须知国际社会的博弈是以利益为标的的,唯有“双赢”才能形成长久合作,若只是单一的“扶贫”式救济,那只会让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岌岌可危。
但显然日本早已忘却了这一切,他们不仅继续加大制裁俄罗斯的力度,甚至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让世界一众反法西斯国家都倍感疑惑。
他们如此行径,必将让日本当局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
参考资料
《中俄合作干一件大事,超长天然气管道过路蒙古国,西方要眼红了》--------海纳新闻《俄罗斯设立新公司运营“萨哈林2号”项目日本紧张了》-------光明网《眼红中国大单?日本“盯上”中国!》---------海峡快讯《眼红中国大单?日本担忧国内天然气供应不足,竟“盯上”中国》---------今日头条《日本已走到“缺气”边缘》--------中国经济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