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很奇怪?
它出自院长今年看过最惨又最荒唐的片名——
《爸妈死了,我却不想哭》,又名《我们是小僵尸》。
我们?
是的,这电影里还不止一个人“爸妈死了”,而是四个。
四个孩子,在同一天父母双亡,成了孤儿。
前一天还鲜活生动的爸爸妈妈,突然就成了火葬场里袅袅升起的白烟。
命运仿佛对他们开了一个玩笑,用不同的手段夺走了他们的父母,然后又让他们四个同样悲惨的孩子相遇。
这算缘分吗?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成了朋友。
四个孩子身世各有各的惨——
第一个孩子,眼镜仔,父母是车祸身亡。
得知父母死讯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家打游戏,打着打着听见电视上有新闻播报:“一辆旅游大巴发生了翻车事故。”
年少无知的他,看着新闻还在感慨:“真厉害!”
下一秒就接到电话,死者里就有他的爸妈。
变故发生得太快,又太遥远,只是在新闻里听说了一句大巴翻车,怎么爸爸妈妈就再也没有了?
任谁这时候也会觉得生活戏剧化到让人不敢相信。
浑浑噩噩稀里糊涂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停尸间认领尸体,举办追悼会,宴请亲朋好友。
他哭不出来,因为觉得一切就像梦一样,不现实。
在停尸房的时候,他在想,这是不是一场整蛊游戏?等他去掀开白布,就会有人举着摄影机对准他,然后宣布:“是整蛊哦!”
他这么期待着。
然而直到他走出停尸间,反转也没有发生。
父母是真的走了,他到这个时候才稍稍有了一点真实感。
那辆幸福号大巴通往的哪里是幸福?
分明是地狱。
第二个孩子,小胖子,家里开饭店,把他养得白白胖胖。
爸爸妈妈他,虽然贫穷但是幸福的一家。
那天傍晚,他骑着车回家,看见天边有很美很灿烂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他停下来驻足赞叹:
“哇!夕阳好红啊!”
等他到了家,才知道,哪有什么夕阳别样红,是他家天然气爆炸,火光冲天的红。
emmm……
这种心情,就像吃瓜吃到自己家头上一样复杂又崩溃。
爸爸,妈妈,他,为什么好好的一家子,现在只剩下了他?
小胖子想不明白,世界上有那么多死不足惜的人,为什么死的是他的爸妈。
起火的时间,正好是他每晚回家吃饭的时候,妈妈总会给他炒青椒肉丝。
也许就是在给他炒青椒肉丝的时候,天然气炸了。
如果是人为的凶杀案,他还能找到一个愤恨的对象,怀着要复仇的心态活下去,但是现在只是意外,他连恨都找不到对手。
他能怪谁呢?
怪父母吗?父母也是因为爱他,才想给他炒青椒肉丝。
他被深深地爱着,但正是这份爱夺走了爱他的人。
这是一种多么让人无力的不幸。
但,父母是人为的就会减轻自责和罪恶感吗?
并不会。
第三个孩子,是个女孩儿。爸妈在一起案件中双双被杀,只有她活了下来。
她恨凶手吗?
恨。
但她更恨自己。
因为妈妈生前就对她说过,她是祸害,迷住了所有人,也害了所有人。
她一直觉得妈妈说的是错的,直到那场凶杀案发生。
凶手是她家熟人,因为太爱她,想拥有她,所以杀了她的爸妈。
这算不算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妈妈的话?
每次她想恨凶手的时候就会想起妈妈叫她去死的话。
所以她才是害死父母的凶手?
明明她也很无辜。
双亲的两条命和妈妈的诅咒形成了一张网,把她牢牢困住,挣脱不了。
第四个孩子,家里很穷,开了一间做车标的小工厂,入不敷出。
爸爸整天家暴,殴打妈妈,一家子弟弟妹妹连吃得都没有,只能靠他偶尔去偷点东西。
他恨爸爸的暴力,也怒妈妈的软弱,想反抗,想推翻父权暴政,又没那个能力。
日子就这么混合着血泪、拳头和过期食品,一天天凑合着过。
直到有一天早上起来发现父母双双上吊自杀了,尸体都已经发臭了。
那对互相折磨了一辈子的夫妻,生下他们,却连自己都养不起,终于决定撒手人寰。
死总比活着更容易。
哥哥把弟弟妹妹们送去了福利院,自己一个人开始处理父母后事。
就是这样的四个孩子,相遇了。
父母都死了,只剩他们独自活在这世上,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还能往哪儿去,就在世界的夹缝中,无人知晓地苟活着。
正常人都觉得,遇上这样的人生惨剧,当然应该痛哭流涕。
不哭就是不正常。
偏偏他们哭不出来。
当巨大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有些人是感觉不到伤心的。
情绪超出了大脑能够处理的范围,反而会从悲痛中生出一股迷茫。
悲伤有用吗?
人表现出悲伤是为了让其他人看见以后来安慰自己,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会来安慰他们的人了,哭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自诩“小僵尸”,没有欢笑没有泪水,没有情感,不知自己是死是活的“僵尸”。
想清楚这一点以后,他们对亲人死亡表现出的冷漠态度,似乎也不是不可理喻。
“爸妈死了,我却不想哭。”
现在回头再看这句话,才知道他们不是冷血,而是不哭比哭更伤心。
你说这群小僵尸真的没有感情,没有心吗?
不是的。
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早已展露——
初次相遇在火葬场,四个孩子简单交流了一番后准备各回各家,习惯性说着:“我要回到父母身边去了。”
说完才想起来,哦,我们的父母都死了。
记得之前有条微博,说亲人走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亲人逝去的悲痛,其实不是在他去世的那一刻,而是在往后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想找个东西,习惯性问“妈我东西放哪儿了”,问完发现再也不会有人回应。
吃到一个好吃的菜,边夹边说,我爷爷奶奶最会做这个了,然后想起来,最后一次吃到爷爷奶奶的菜已经是好几年前。
听到一句熟悉的话,笑着接了下一句,却发现对方听不懂你说的什么意思,才想起来那个和你生活多年无比默契的人已经不在身边。
……
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比医院的一纸通知,病床上一具冰冷的尸体,火葬场上袅袅升起的白烟,更能真实又具体地提醒你,斯人已逝。
眼镜仔在停尸房里枯坐一晚,手里紧握游戏机,不断告诉自己“我不伤心”“我不伤心”“我不伤心”……
他真的不伤心吗?
他紧握的游戏机,是忙于工作的父母送给他的唯一礼物。
所以他把所有时间都耗在游戏机上,玩到深度近视也不罢手,离家出走一定要带走的东西就是游戏机。
别人劝他做个手术把近视治好,他不。
近视是游戏机带来的,游戏机是爸妈送的。
近视是他和爸妈最后的关联了,他舍不得切断这份联系。
他坚持不去亲戚家借住,情愿一个人离家出走流浪也要独自生活,因为妈妈临走前对他说过:“你一个人也没关系吧?”
因为妈妈说过,所以他一个人也没关系。
他想找出大巴车司机,想杀了那个司机。
为父母报仇是他活下去的最后动力,他把大巴车司机视作游戏人生的最终Boss。
这些直白的恨和幼稚的坚守,难道不是源自爱吗?
爱吃青椒炒肉的小胖子,在那场天然气事故之后,回到事故地点从一片废墟中捡回了唯一完好的大铁锅。
那口锅为他炒了十几年的青椒炒肉,但是他再也不想吃青椒炒肉了。
甚至,他的舌头再也尝不出味道了。
应激性心理障碍,不是爱吗?
相比一般的悲剧电影,这部《我们是小僵尸》显然不够声泪俱下。
四个主人公死了爸妈,不但没有哭天喊地,反而还四处游荡组建乐队放飞自我。
影片风格也是走搞怪路线,复古像素风RPG游戏闯关形式。
五彩斑斓的炫丽色调,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个悲剧。
但,看完全片就会发现,在它搞怪荒诞的喜剧外壳下,包裹的还是悲剧内核。
从四个小孩冷漠、放纵的行径,花光所有的钱住宾馆,与外界隔离,像住在棺材里一样躲藏起来,期待着明天就是世界末日,自己能够立刻死去。
到后来他们成立乐队,把自己称为小僵尸,不断询问,究竟是谁杀死了我们的父母?
从始至终,这四个不会哭的小僵尸都在被父母的死亡笼罩,一步步走向绝望。
就像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用极其平静的日常生活,再也不出现的母亲、停电停水的公寓、逐渐熟练的偷窃和最后沉默的埋葬……
日复一日,缓慢地剥开被遗弃的孩子悲惨生活。
越平静,越有力量。
《我们是小僵尸》就是另一个极端,用四个孩子对死亡的无动于衷,他们唱歌、跳舞、当大明星、开演唱会。
看似风光无限,但没有人知道他们内在的痛苦。
越欢腾,越悲伤。
导演长久允通过各种华丽绚烂的脑洞,用喜剧方式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窗外摇晃的巨大金鱼;
闯关游戏式的搞怪风格;
时而疼痛青春,时而小清新的画面;
常常会让人忘记这原本是四个孤儿的悲惨生活。
过于欢乐的画面,难免会招来一些非议,比如有的人就觉得形式大于内容、视觉垃圾、剧情割裂等等。
但是,我猜,即使导演看了这些批评,也只会说一句:
“那又怎么样?我们是小僵尸啊!”
就和片中被质问却始终不哭的小僵尸们一样,悲伤不一定要用眼泪证明。
谁说悲剧就不能喜剧化展现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