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则有关天然气的消息可以联系起来看,一是中国石化宣布,华北最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群——中原储气库群建成投产,库容气量达到亿立方米。

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中国石化烟台龙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达83亿元,建成后最大接收能力达每年万吨。

三是中国海油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署了为期15年,每年万吨的长期LNG购销协议。这是近8年来我国企业签署的年合同量最高的长期LNG购销协议。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在全球天然气价格暴涨的大背景下,这些措施提前布局,值得点赞。今年以来,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天然气首当其冲。在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了6倍,在亚洲,也已经上涨了5倍。不仅如此,欧洲、美国、俄罗斯的天然气库存集体走低。接下来,正是冬季取暖用气之时,天然气保供关系着工厂生产和居民生活,很是要紧。

此次天然气紧缺,主要原因是供给不足、需求旺盛。从供应来说,受疫情和能源转型影响,国际大石油公司近年普遍大幅削减了油气投资,比如,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未来10年油气产量削减40%,可再生能源扩大20倍。不少公司宣布,因经济环境不确定,将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推迟,包括一些短期计划投入商业运行的LNG项目。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单宇琦摄

天然气需求迅速上升,一个重要原因是天然气在传统化石能源中,碳含量最低,在能源转型中被广泛用为过渡能源。就我国而言,一方面,因环保的要求,近几年各地“煤改气”规模很大,天然气需求迅速增加,每年冬季天然气需求高峰期都须加大措施确保供应。另一方面,因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特点,天然气成为配套能源以备不时之需。

由此,此次的能源紧缺中天然气表现最为明显。而且,天然气价格和石油价格呈现史无前例的明显倒挂,欧洲天然气价格换算成油价,达到每桶美元的历史新高。

而且,这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迅速提升,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

可以预期的是,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长期影响和冬季取暖等短期因素作用下,未来天然气需求将持续旺盛,而天然气产量的提升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供需仍将趋紧。但因三大油企已紧急行动,我国料不会出现欧洲那样的大规模气荒,但短期缺口仍可能存在,对此需保持足够警惕,继续加大保供力度。(作者黄晓芳)

来源:经济日报,原标题《天然气何时才能不短缺》

责任编辑:闫欢

校对:饶春雨

喜欢就点起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