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国土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是中亚第二大国家,也是一个内陆国。这个国家约五分之四的国土被卡拉库姆大沙漠覆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片不毛之地,却成为当地人们发家致富的宝库,因为这里陆续发现了石油、天然气、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属等,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不是一般的多。

数据显示,土库曼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亿吨,天然气储量为24.6万亿立方米,均位居世界前列,石油和天然气产业自然也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有一种说法是,土库曼斯坦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穷人的国家。

不过,该国发现天然气的过程却相当曲折,甚至一不小心打开了“地狱之门”,从此就再也无法关闭。

上世纪七十年代,土库曼斯坦还是苏联大家庭的其中一员,那时候兴吃大锅饭,大家有饭一起吃,有矿一起挖。年,一支前苏联地质勘探队来到土库曼斯坦,在卡拉库姆沙漠中部的达瓦札村进行矿产资源勘探。

很快,这支勘探队就在沙漠里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气田。没过多久,一批又一批的大型钻探设备运抵达瓦札,紧接着工人们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安装和调试设备,正式启动天然气钻探作业。

当时一共架设了三台大型钻井机,刚开始钻探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其中一台钻井机顺利地开采出了天然气。正当人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一名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钻井机附近有坍塌的迹象,于是马上通知大家撤离出去。

果然,大家刚撤出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三个钻井机位就同时坍塌,形成了三个巨大的坑洞。其中两个坑洞没有天然气泄漏,工作人员很快就处理好了。然而,第三个坑洞,也就是刚刚开采出天然气的那个钻井位置,直径约50-米,就如同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天然气管道阀门,正源源不断地向外泄漏天然气。

坑洞中很快就充满了天然气,并不断向外溢出,附近的几个村子也被高浓度的天然气包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5%),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乙烷(9%)、丙烷(3%)、氮(2%)和丁烷(1%)。甲烷虽然无毒,但是当空气中的甲烷浓度过高时,就会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导致甲烷中毒。事实上,坍塌事故发生几天后,附近的村子里就有动物陆续死亡。

除了甲烷中毒,大量的天然气弥漫在空气中,还极易引发火灾,从而造成更大的灾难。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苏联科学家当机立断地决定点燃坑洞中的天然气。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这些泄漏的天然气将在几个星期之后燃烧殆尽,从而彻底排除这个安全隐患。

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原本的解困之举,却无意间打开了“地狱之门”!熊熊大火从年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过,整整燃烧了51年,并且丝毫没有燃烧殆尽的迹象。

这51年间,不仅烧掉了价值亿美元的天然气资源,还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地狱之门”内部的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附近几个村子的温度也远远高于周边地区的温度。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释放到大气层中,加剧了全球变暖。

年,世界著名的冒险家乔治·康罗尼斯冒着超过0摄氏度的高温,下降30.48米进入这个满是火苗的大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地狱之门”的人。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尽管全球天然气储量高达亿吨到亿吨,但是人类对天然气的需求却每天都在增加。据保守估计,目前全世界可开采的天然气资源仅能满足人类需求多年。

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宝贵的天然气被燃烧浪费掉,同时还造成了那么多的环境问题,土库曼斯坦为什么不将坑洞里的大火扑灭,从而关闭“地狱之门”呢?

显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几十年来,前苏联和土库曼斯坦的科学家想尽了各种办法,提出了各种方案,都因种种限制因素而无法付诸实行。

有人提出用沙土扑灭大火,甚至把整个坑洞都填上。“地狱之门”本身就位于卡拉库姆大沙漠中,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沙子,因此,这个方案可以实现就地取材。不过,对于土库曼斯坦来说,这样的过程量显得过于浩大。“地狱之门”附近的地质状况很不稳定,坑洞周围的温度也很高,因此,运沙车辆能不能进去都是个问题。退一步讲,即使能够用沙土将大火扑灭,天然气仍能通过砂砾之间的缝隙泄露出来,在高温的作用下仍会发生自燃现象。

有人提出用水淹没这个坑洞。这显然是不了解土库曼斯坦的基本国情。土库曼斯坦水资源匮乏,卡拉库姆沙漠地区更是滴水难求。即使付出高昂的成本从其他地方运来灭火用水,也会被坑内的高温瞬间气化成水蒸气。实际上,沙漠中的坑洞本身就是个吸水无底洞,运进来再多的水也能被吸干。

还有人提出用灭火剂扑灭大火、用水泥封住洞口、用一个巨大的锅盖盖住坑洞,反正是越说越离谱。

尽管土库曼斯坦总统多次下令扑灭大火,关闭“地狱之门”,但是该国有关部门至今仍拿不出具体可行的方案。

看来,“地狱之门”一旦打开就无法关闭,熊熊大火还将继续燃烧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