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官方推行天然气普及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甚至在这几年时间内,官方还在力推天然气下乡。
在年新年过完以后的当年一号文件中,就提到了燃气下乡,也就是说普及天然气成为了重点国策。
不过现在来看,天然气全面下乡三年多时间内,还是有很多的老百姓拒绝安装天然气,拒绝使用天然气。
这就多少让人感到有些难以理解,按照常理来看,官方的新改革策略是在为大家着想,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感到不满呢?
那么天然气下乡和普及,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一、普及天然气肯定利大于弊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官方大力普及天然气肯定是利大于弊,而且普及天然气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策。
它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两点,首先就是能够帮助老百姓,特别是农村老百姓解决做饭难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主要是城市发展快,很多的乡村地区还是比较落后的。
直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贫困地区的乡村,虽然通了水,通了电,可是在做饭的时候还得用传统的木柴灶。
而燃烧木材就会产生浓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况且砍伐木材,也会破坏生态环境。
在之前虽然有一些农村家庭普及了煤气和沼气,但是这两种模式也都有安全风险。
所以推动天然气下乡,就能够保证农村的老百姓什么时候都能够吃得上一口热饭。
而且使用天然气的安全性也确实比使用煤气要强,这绝对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其次就是使用天然气比使用其他的能源都要好。如果使用煤气的话,煤气的储量本身是有限的,一旦没有了煤气,就没办法使用了。
但天然气不一样,天然气几乎到处都有,我国作为领土大国,自己的国土上也有非常丰富的天然气储量。
虽然我国现在也在进口天然气,但是国产天然气的产能并不低。
也就是说给老百姓供给天然气,是真真正正的把能源命脉控制在了我们自己手中,而不需要像石油一样必须向国外进口。
所以大量普及天然气本身也是国之大计,这能有效的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也能够推动中国天然气产业的迅速发展,而我们自然应该是要支持天然气体系建设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在农村,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同胞们反对天然气呢,宁可使用更加麻烦,污染更大的土灶,也不愿意安装天然气呢,这其实也是有着特殊原因的。
二、农村同胞因为多种原因拒绝安装很多农村同胞不愿意使用天然气,主要是因为得花钱。
虽然官方一直在力推天然气下乡,对愿意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农民也会给予一些补助;甚至有一些地方会极低的价格帮助农民铺设天然气管道,但还是有一些过惯了苦日子的农民拒绝掏钱。
这也不能怪这些农民,因为他们本身就出生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些人可能出生的更早。
他们是真正的见过苦日子的,也经历过吃不饱饭的日子,所以对自己的财产往往看的都很重,他们在生活中也异常节俭,能不花钱就绝不花钱。
而且他们从小到大使用的都是烧柴火的土灶,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没有真的经历过火灾。
所以在他们看来,去山里面砍柴,又不需要花钱,那么有什么必要花钱劳心劳力的去安装天然气呢?
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为了省钱,他们宁可每天多跑几趟去砍柴火。
其次就是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多,从官方的各种数据中显示,我国还有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生活在农村。
但问题是,在城市里面有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有一些农村同胞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在城市里面定居,甚至购买了城市类的房产,之后他们就会常驻城市。
中国人一向都重视故乡,很多的农村家庭,他们虽然已经在城市里定居了,但是还会留下农村的老房子。
在建设天然气管道的时候,肯定是一次性建好为好,那么对于这些只是在农村留了老宅,可是却已经不在农村生活的人来说,他们有什么必要建设天然气管道呢?
建了管道,他们也用不上,可能一年到头就只用一两次,所以这些人也是反对建设天然气管道的。
更别说我国的很多地方也不适合铺设天然气管道。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山地、多丘陵的国家,只有华北、华中,还有东北地区有数个平原存在。
但是平原面积对比于山丘面积还是太小了,这就导致很多的中国农民其实就生活在山沟沟里,他们世代都是在山沟里,然后找一个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来开阔土地种田。
这种特殊的人口分布就决定了,很难建立一整套覆盖全国城市和乡村的天然气网络。
在平原农村地区还很好普及,比如说山东;但是只要一到湖南、湖北、江西这些多山的地方,想做到天然气下乡难如登天。
复杂的地形还会直接增高天然气管道的铺设费用,这不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吗?
农村人本身就对天然气管道这种新产品抱有疑虑,也用惯了土灶,不愿意花钱。
而过于松散的人口分布,又增高了天然气管道铺设的成本,那么他们就更不会花钱了,所以我国的天然气普及率一直上不去。
如今从天然气系统落地到今年已经七年的时间过去了,下乡政策都已经推行了三年的时间,但是很多地方使用的还不是天然气。
地方上已经在尽了全力铺设管道,但总不能让他们把所有的管道费全部都掏了吧。
就算他们真的掏钱帮助一些农村同胞建了天然气,这些天然气系统也不见得能够用得起来,因为用天然气也会产生使用费。
所以要想建立一整套遍布全国的天然气供应使用系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巨大工程,难度不比建三峡大坝要低。
三、要积极采取行动对官方来说,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来普及天然气,比如说做好宣传工作。
告诉老百姓官方为什么要推行天然气策略,让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去接受天然气,去使用天然气,这样天然气系统才能够成功下沉到乡村。
实在不行,官方能做的也就只有增加补贴力度了,多掏一点钱普及天然气系统,靠之后天然气的使用费来收回成本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要保证天然气的稳定供应,要进一步扩大国内的天然气产能,或者从国际社会上购买到更多的天然气,让天然气价格长期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如果天然气涨价,那么愿意用的人恐怕也就少了。
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要做的就是支持官方的各种决策,官方要普及天然气,自然有其道理。
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讲,自从天然气普及以后,各种中国家庭里面几乎都有的煤气罐就都退役了。
煤气罐的消失也就意味着中国家庭家里少了一个移动的定时炸弹。
自从天然气普及以后,虽然也会发生一些泄漏爆燃事故,但是它的安全性确实要更高,大型的爆燃事故已经很少见了。
而且大规模的使用天然气,减少对其他燃烧性气体的使用,也确实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这些年中国的城市也都能够长期看到蓝天白云了,大规模的雾霾现象不能说是彻底绝迹,但是也很少会出现,这就是环境保护的成果。
就像官方所说的那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先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才能够谈未来。
那么为了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也应该积极的使用天然气,这种不会造成太大污染的新型燃烧气体。
不要对官方的各种新策略抱有抵触心理,要以全局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而且官方现在给的补贴力度已经很大了,很多的新房子在建成的时候就会配备天然气管线,也不需要我们这些老百姓花钱,官方已经把自己能够做到的全部都做了。
结语所以说普及天然气肯定是利大于弊,它的好处远远高于坏处,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应该响应官方的策略,积极的使用天然气。
而现在天然气在农村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则大多都和传统观念有关。但是这也不能怪那些老年人,他们生活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自然也就产生了勤俭节约的三观。
也正是有了他们那一代人的勤俭节约,才能够节省出大量的资源,用来推动中国的工业化。
所以我们不要过多的苛责这些农村同胞,还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去解决使用天然气时的各种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