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news/a_5606824.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孙晓磊,高兴,于伯韬)

1.全球燃气供需缺口明显,部分区域缺气严重

1.1燃气消费长期稳定增长,LNG供给占比持续提升

从一个区域的燃气供给结构来看,燃气供给主要由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简称LNG)构成。管道气通过开采地或处理厂输送到城市配气中心或工业企业用户的管道进行运输。LNG制造是先将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净化处理,再进行超低温液化,之后利用液化天然气船、槽车等运送。LNG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的优点,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而且其体积仅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因此,LNG可像石油一样安全方便地储存及运输。全球管道气与LNG交易均非常活跃,其中相同大陆之间多采用管道气进行输送,跨洋运输则采用LNG。LNG收运需要采用LNG接收站,接收后气化为天然气,通过国内管道进行输送。

燃气主要用途有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气、化工原料四大类。全球主要有三种天然气消费模式,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均衡用气模式,表现为三种用途占比较为均衡,在30%~40%之间;以英国、荷兰为代表的城市燃气为主模式,英国与荷兰的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天然气开发利用较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天然气管网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其城市燃气的使用率;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发电用气模式,日本和韩国都是天然气匮乏的国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考虑到环保方面的要求,天然气发电量占其用气的50%~60%。

整体上,近十年天然气产量与消费量基本一致,供需平衡,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为亿方,同比下降3.08%,消费量为亿方,同比下降2.08%。年产量、消费量大幅度下降主要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体的能源消耗出现下滑。此外,年初北半球暖冬也减少了取暖需求。天然气的产量略高于消费量、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局面压低LNG价格。

从全球燃气贸易来看,管道气为主要贸易方式,占比高达61%,但其输送范围有限,因此需要LNG进行补充。近年来,天然气贸易量波动上升,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6%。管道气的贸易量维持较为恒定的水平,年为亿立方米,同比下降5.7%,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0.1%。而LNG的贸易量迅速增长,年为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85%,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7.6%。LNG贸易量占比由年的31%提升至年的39%,LNG在全球天然气贸易结构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全球燃气市场主要参与国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包括伊朗、沙特阿拉伯在内的自给自足型国家,其产能主要覆盖自身的燃气需求;第二类是出口大国,主要是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卡塔尔;第三类燃气进口国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东北亚。

欧洲国家如德国、意大利等以管道气进口为主,主要由挪威和俄罗斯供气。9月10日,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建设已全面完成。“北溪-2”总输气能力为每年亿立方米,如果项目能够通过德国的“输气”认证,将会极大增加俄罗斯与西欧国家的天然气交易量。年,中国进口管道气亿立方米,占天然气进口总量32.4%(总进口亿立方米),主要来自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LNG全球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进口方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年,东亚三国中国、日本、韩国分别净进口LNG亿立方米,亿立方米以及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LNG总进口量的19%,21%和11%。东亚三国的气源国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和卡塔尔。

价格方面,管道气价格通常由双方长期协议决定,气价较为稳定,LNG价格则随市场需求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不同区域间定价差异较大。具体来看,由于地理距离和运输费用的限制,燃气市场具有显著的区域性。不同区域的供需结构具备显著差异,使得区域市场的燃气定价机制不同。燃气资源储量充足的地方如北美、英国燃气价格主要由国内自身供需关系决定,亚洲大陆及中亚主要由天然气供求双方政府垄断定价。燃气资源储量相对贫乏,依赖国外气源补充的地区如欧洲大陆、亚洲大陆及中亚和东北亚则与当地燃气的特征有关,如欧洲地区燃气主要用于冬季取暖,因此燃气价格与竞争燃料如柴油价格挂钩,东北亚地区则采取将燃气价格与油价挂钩等方式。我国国产管道气与进口管道气价格较为稳定,LNG贸易定价体系源自日本,长期合同中采用了与日本进口原油加权平均价格(JCC)挂钩的定价公式,现货价格采用普式JKM现货价格。

1.2燃气短期供需失衡,长期天然气价格上升有支撑

进入年,燃气价格迅速抬升。截至10月5日,美国HenryHub交易价格为1.37元/方(6.3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同比增长%,除年冷冬引起的极端高价外,为近7年的最高值。截至10月7日,IPE英国天然气期货价格交易价格为7.18元/方(.51便士/色姆,汇率8.:1),同比增幅%,为近10年的最高值。

我们认为全球天然气短期供给不足而需求强劲,气候因素叠加能源转型驱动本轮价格上涨。短期来看,年突发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燃气供给端收紧,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性的工作停滞,影响包括天然气开采在内的能源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另一方面,疫情对经济增长产生阻力,降低全球对包括甲烷在内的生产资料的需求,进一步地削减燃气产量。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为亿立方米,同比降低3%,这是近十年来,天然气在产量上的首次同比下降。10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正在增加对欧洲天然气的供应。

尽管面对燃气价格高涨和未来燃气需求大概率增加的诱惑,但油气巨头扩大资本支出的意愿并不强烈。全球油气资本支出在遭遇年的大幅下跌后,FitchSolutions研究预测未来五年全球油气资本支出仍呈现递增趋势,但直至年依然不能恢复年的水平。此外,在低碳发展的大环境下,油气公司从油气业务中抽离并转向低碳投资的态势将愈发明显。全球矿业开采巨头必和必拓宣布石油业务将不再是公司发展的方向,并将退出这一领域。根据公司8月公布的业绩公告,石油板块的业绩贡献下降至6%,此外公司公布了其包括剥离石油和天然气资产在内的战略布局。此外,BP、壳牌等石油行业巨头也加大了风能、氢能等新能源业务的投资比例。行业巨头的业务结构调整,象征着相关业务萎缩与天然气长期供应量潜在增速放缓。(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随着各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复工复产推动工业生产与商业活动景气度持续走高,各国天然气消费受到拉动,需求端表现强劲。作为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国,疫情对美国经济影响已经来到中后期。根据EIA数据,年4月份后,美国天然气消费增速由负转正,4月至6月份同比增加,7月份同比下降4%,环比增加7.4%。作为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中国疫情防控最为有效。自上半年开始,国内工商业活动稳健复苏,生产生活恢复叠加“煤改气”政策持续推进,拉动国内用气需求持续向好。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年1至7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1%。此外,作为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地区,美国与东北亚由于年夏季气温较高,当地天然气需求较为旺盛。

季节入秋,由于年冷冬导致部分主要地区与国家如欧洲、美国等表现出低库存状态,燃气补库需求仍然较为强劲。库存方面,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组织(ASGI)的数据,欧洲库存自今年夏季以来处于紧张态势。自3月份取暖季结束后,欧洲天然气库存远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截至年9月22,欧洲天然气库存总量为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2亿立方米,同比降幅23.35%;库存容量水平提升至72.5%,低于近五年同期平均库存情况(88%)。因此,欧洲区域大概率会以低库存状态进入冬季,补库需求持续性较强。美国天然气库存容量则表现得较为温和。

同时,年9月美国气候中心发布“拉尼娜”重现预警,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从70%提升到了70%至80%。在10月新闻发布会上,我国气象局也表示预计未来3个月(10-12月)冷水将进一步加强,并进入“拉尼娜”状态。年“拉尼娜”现象出现概率较高,而“拉尼娜”现象很有可能引发太平洋大寒潮、太平洋两岸迎来冷冬。冷冬下,中国、美国等利用天然气冬季取暖的国家第四季度天然气需求仍将保持强劲。

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碳意识、环保意识将长期推动天然气需求增加。天然气是传统三大化石能源中唯一的清洁低碳能源,相较于煤炭、石油等能源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在燃烧过程中,天然气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二氧化硫)极少,并且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40%左右。由于新能源发电的潮汐特性,伴随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电网负荷的峰谷差越来越大,需要稳定的且负荷灵活的燃气电厂来调节负荷峰谷。因此,天然气将成为能源结构由传统化石能源转型至新能源的优秀过渡能源。

在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法规压力下,各国家与地区谋求“煤转气”的变化也将成为趋势。根据BP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天然气发电量为.9太瓦时,同比增长3.5%;在全球总发电量中占比23.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此外,在各类电源发电量中,天然气发电量排名第二,仅低于煤电;从增速上看,天然气发电增速同样排名第二,仅次于新能源发电。从区域上看,天然气发电量太瓦时,同比增长7.7%;欧洲地区天然气发电量太瓦时,同比增长5.2%;中国天然气发电量.5太瓦时,同比增长9.7%。

从全球天然气的供给端来看,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天然气分析及展望-》和阿拉伯石油投资公司发布的《年版中东和北非能源投资展望》数据显示,未来全球天然气新增供应几乎完全来源于已在开发的大型常规资产,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美国天然气产量预计抬升,海外需求是主要推力。根据油田服务公司贝克休斯的数据,页岩气钻机数量从疫情开始不足70台,已经上升至年9月初多台。受到当前高天然气价格刺激和未来海外需求增加,我们预计更多钻机将重新进入天然气市场,带动天然气产量持续增加。

此外,报告数据显示中东与北非各个国家对天然气开发项目维持相对谨慎态度,-年承诺投资天然气投资总额为亿美元,相对预期减少95亿。而包括卡塔尔的北部油田扩建项目在内多个大型项目将于年之后才能完工,因此预计中东区域短期天然气供给增加有限。

俄罗斯产量增加主要来源于气田的新项目开发,除了博瓦年科沃天然气田将增加至亿立方米/年的产能外,哈拉萨维(Kharasavey)油田预计将在年投入使用,其产能将达到亿立方米/年。倘若“北溪-2”号的政治问题得到缓解,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我们预测-年全球天然气供给将缓慢增加,我们将主要产气区分区域进行产气量测算,根据测算结果显示,-年全球天然气供给将分别达到、和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增加2.98%、1.84%和1.87%。

从全球天然气的需求端来看,我们认为需求将呈现长期增长趋势。一方面全球经济活动逐渐从疫情中复苏,能源需求持续上升;另一方面碳减排压力带来各国能源政策向清洁能源利用的倾斜,从煤炭和石油转向天然气的潜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开发。从区域上看,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燃气需求增加的主要推手。

东南亚国家的增量需求主要来源于天然气发电。同时,需求的迅速增加也使得亚太区域供需平衡缺口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此外,中东的天然气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正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