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贯长虹,天然气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供图/周泽山
“十四五”时期,中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望迈上一个新台阶。通过推动质量变革,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体系得到完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清洁用气和高水平服务的需求。通过推动效率变革,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增储上产成效更加显著,全国“一张网”物理联通有望全面建成。通过推动动力变革,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创新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自主化程度得到提升,以高水平开放保障国家天然气稳定供应安全。
质量更高
天然气市场需求有望继续增长,用气结构或将进一步优化。引导合理性需求,明确市场预期,基本形成工业燃料、城镇燃气、燃气发电三分天下的局面。“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继续加强,“气代煤”在工业领域进一步推进,预计工业燃料新增天然气需求亿立方米;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发展,预计城镇燃气新增需求亿立方米;有序适度发展分布式能源、“风光水储气”一体化和燃气发电,预计新增天然气需求亿立方米。预计到“十四五”末,工业燃料、城镇燃气需求量分别为亿、亿立方米,占比33%和34%,与“十三五”末相比分别降低1个和4个百分点;燃气发电需求量亿立方米左右,占比约23%,提高5个百分点。
竞争环节全面放开准入,有序竞争格局或能逐步培育建立。按照构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体制架构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天然气上下游环节市场化改革,打破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垄断格局,推动探索天然气与光伏发电、风电、地热、氢能等新能源协同发展的新型业态、商业模式。加大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天然气全产业链,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外国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推动形成参与主体多元化、市场结构合理化、交易模式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实现竞争性环节全面放开,基本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高效监管的现代天然气市场体系。
交易中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市场交易体系有望全面形成。天然气现货市场加快建设,期货市场建设加速推进。油气交易中心在市场化配置资源、价格发现的核心作用逐步发挥。借助上海、重庆油气交易中心,以及逐步设立的若干区域级油气交易中心,有序推进全国天然气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建设,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参与主体涉及境外及全国的投资者,建立兼容期货与双边合约、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天然气交易市场与交易体系,基本形成体现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性成本的市场基准价格。
效率更好
勘探开发领域竞争程度增加,增储上产成效有望得到提高。矿业权公平流转全面推进,强化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配套规则制度逐步健全,推动勘探开发领域竞争程度逐渐提高,打造出真正有创新能力和实力的上游企业,致力于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天然气勘探开发新模式、新业态崭露头角,投资多元化发展呈现良好开端,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勘探成功率和采收率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成本控制效益、环境和碳减排效益更好地体现。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继续创新,开采效率明显提升,开发利用力度逐步加大,产能建设稳步推进,国内油气十年稳产得到有效保障。
进口多元体系稳步建立,对国际市场影响力或能明显提升。天然气进口供应体系更加多元,与主要资源国和进口通道国的合作方式不断丰富。进口渠道有序增加,民营、港资、外资、国有企业和机构均积极参与天然气进口;进口方式更加灵活,长协、现货、期货等贸易方式和贸易合同更为多样。积极扮演战略买家角色,加强国际天然气资源池探索、建设和巩固,注重提升对一些地区性国际天然气交易市场的影响力。继续加强与东北亚天然气消费国的合作,探索建立亚太区域性天然气市场框架及相关机制。
管道互联互通程度稳步增加,资源配置效率可望持续改进。天然气长输管道和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建设如期推进,管输领域与“互联网+”加速深度融合,推动智能管道和智慧管网加快建设,实现建设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全流程管理规范化、服务市场化。全国“一张网”物理联通输气体系继续完善,管网布局更为合理、覆盖范围进一步延伸,做到安全高效运行,初步实现天然气资源在各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平稳调配。
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应急调峰效果或将显著改善。以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以地下储气库和沿海LNG接收站为主,以集约化、规模化应急储罐为辅,以气田调峰、可中断供应、可替代能源及其他调节手段为补充,逐步建立多层次储气调峰体系,构建与用气规模、管网规模、用户数量相匹配的规模化储气设施和调峰体系。
动力更足
低碳环保政策不断完善,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有望实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陆续实施,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可望取得更大进展,继续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向绿色化、智能化迈进。“碳中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度,推动研究解决甲烷泄漏问题,协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方略落地。
体制机制改革落地深化,高效监督管理体系或能尽快建立。一是加快研究出台矿业权改革配套制度。二是加快建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运营机制和实施细则。三是继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四是依法加强全产业链高效监管。
核心科技和装备创新继续突破,自主化水平可望得到提高。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科技创新协同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生态培育得以强化,有效解决断点堵点问题;针对低孔渗、深水、页岩气等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难点问题,加强对国外成熟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研发。深入实施各级重大人才工程,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打造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形成科研技术团队和研究梯队,引入核心科研人员参股等制度,以有效提升创新的积极性。
着力完善天然气国际合作机制,深度国际合作或将加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调整,全方位加强能源和天然气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一是大力提升企业“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能力;二是积极参与天然气国际区域市场建设;三是依托公共交易平台;四是积极探索进一步开放政策。
本文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