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分类知多少?有哪些类别?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任何事物都有类别,需要科学分类,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分析事物之基本方法之一。能源多元,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五彩缤纷,需要多角度分类。
一、事物分类是人类科学研究的客观需要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任何事物都有类别,都具有多样化特征,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可以对其进行分类,这是人们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普遍思维,也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分析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
关于事物分类或多样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各式各样、五光十色、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花样繁多、林林总总和应有尽有等等这其实也是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
那么何为事物的分类呢?分类就是指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划分,进而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具体描述,也就是事物作为一个整体而分成若干个具有不同含义的具体部分。
事物的分类,是人类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思想,揭示事物概念的外延,根据某一标准或角度将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同级的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关于事物分类,可以举出无穷无尽的例子,比如生物可以划分为动物和植物,人可以分为男人、女人和中性人,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陆地和海洋,美洲大陆可以划分为北美、中美和南美,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事物分类,就是将某个事物进行划分,划分有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等三部分组成,其中划分的母项是被划分的某个事物的总概念,划分的子项是从母项中划分出来的子概念,划分的根据是被划分事物的概念具备的属性,它可以是一个属性,也可以是一个属性组。
根据所划分的子项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划分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比如可以将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还可以将第三产业划分为交通运输产业、金融服务产业、教育产业、商业服务产业和旅游服务产业,等等。
再比如,可以将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再将唯物主义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等等。
至于划分本身,也可以进行划分,比如可以根据每次划分所得子项数量的不同,将划分分为二分法划分和多分法划分。
二分法划分,就是一分为二,即将把某个属概念分为两个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种概念的划分方法,比如将事物的属性划分为正面和反面、阴和阳、积极和消极或正确和错误,等等。
多分法划分,就是将把某个属概念分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种概念的划分方法,比如将艺术分为文学艺术、戏剧艺术、书法艺术、美术艺术和音乐艺术,等等。
二、能源也需要科学分类
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能源也是多元的,变化的,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五彩缤纷,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涌现出更多的能源种类,进而不断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人类走到今天,能源不再是专业人士的话题,已经日益成为大众化、普遍化的话题之一,并且早已经超出传统的经济内涵和范畴,每个人都可以略说一二,大众化的特征愈发明显。
尽管如此,能源专业化依然十分强盛,大众化依然归于表面,而专业化当然还是不可或缺,比如能源到底如何分类?有哪些分类方法或角度?如何进行能源分类?能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真正大众化。
顾名思义,能源就是各种能量来源之总称,因此无论如何对能源进行分类,都必须将这些能够带来能量的各种资源囊括其中,否者便不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然而,概念归概念,现实归现实。
比如,基于全球能源现实统计的客观需要,某些能量之源又可能无法囊括在能源分类之中,比如每个人都十分熟悉、无法离开的粮食(食物),在现实中没有归入能源统计的范畴,而是以另外一种属性单独研究、分析和统计。
从能源定义来讲,粮食(食物)绝对应该属于能源的范畴。
因为如果没有粮食(食物),那么人类和动物便没有能量,假若没有能量,人类和动物便无法生存,人类便无法工作和生活。
由此可知,粮食(食物)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能源。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大气中的氧气也应该被纳入到人类生存必须的能量之中。
然而,在目前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个国家将其纳入到能源统计之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氧气不重要,而如果没有氧气,那么任何生物均无法生存下去,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或许根本就不复存在。
三、能源分类方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分类基本有共识,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或角度,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分类方式如下:
(一)按照能源形成过程分类
按照能源形成过程分类,将能源划分为: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
1.化石能源
顾名思义,化石能源源于古生物“化石”。
化石能源,就是在剧烈的地壳运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层演变和演化过程中由古代生物(古动物和古植物)的化石沉积而形成的能源。
从物质划分来说,物质分为化合物和混合物。
化石能源属于混合物,但是从化学成分来讲,化石能源的主要成分就是碳氢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其中“碳”和“氢”是这类能源的主要化学元素。
碳氢化合物是化学家发明的名词,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而合成一个单词,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这个复杂的化学名词。
碳氢化合物种类繁多,目前结构已知的碳氢化合物应该在种以上,可谓五花八门,林林总总,而且其学名复杂,大众人士根本无法厘清,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也是难以记住。
对于普通社会大众来说,其实也没有必要深入了解碳氢化合物究竟有多少,有了基本概念即可,知道化石能源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也就足够了。
除此之外,我认为人们根本没有必要冥思苦想。
碳氢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其他各类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看作是碳氢化合物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其他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衍生物。
从形态来看,碳氢化合物呈气态、液态或固态。
至于为何呈现不同形态,取决于碳氢化合物分子量的大小或者碳原子数的多少,比如在常温常压状态下,碳原子的大约数目在1-4之间的碳氢化合物呈现出气态(比如天然气),碳原子的大约数目在5-18个则呈现出液态(比如石油),而碳原子的数目更多,则呈现出固态(比如煤炭)。
由此可见,化石能源其实就是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且随着碳原子数目的逐渐增多,其形态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
长期以来,化石能源主要作为燃料能源被人类加以利用。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必然产生二氧化碳,只不过由于碳原子数目不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不同。
比如,固态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其次是液态的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碳减少,然后是气态的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少。
因此,相对而言,在碳排放方面,天然气的表现让人可以接受,并被归入到“清洁能源”的行列,至少在目前还没有获得“脏能源”的名号。
另外,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在不完全燃烧或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也会排放出某些有毒或有害的固体颗粒或气体,进而对生态和环境也会造成污染,因此这些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对象。
直到今天,化石能源仍然是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其他非化石能源处于次要地位,这正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威胁着人类文明。
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化石能源的枯竭难以避免,如果长此以往,地球上的化石能源终究要被人类消耗殆尽。
基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再加上生态环境治理的客观需要,人类必须寻找、开发和利用替代化石能源的其他能源,这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客观需要,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不过,碳氢化合物可以作为燃料能源,也可以作为化工原料。
因此,未来的能源转型并不意味着化石能源的消失,其利用价值依然存在。
2.非化石能源
非化石能源是指除了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外的所有其他能源,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也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能源转型,核心就是调整能源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而有效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降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风险。
(二)按照能源来源分类
按照能源来源分类,可以将能源划分为: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地球本身蕴藏的能源和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源。
1.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
宇宙太神奇了,它给人类带来了取之不尽的能源,这或许永远让人类迷惑不解,永远探索而没有之境。
在茫茫宇宙之中,人类不断获得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而其中最主要的能源就是太阳能。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这个小小寰球上的人类社会,根本就无法谈论所谓的人类文明。
在浩瀚宇宙中,充满着令人无法理解的力量,作为宇宙中数不清的星体之一的太阳,神奇而令人遐想,其能量之大,难以想象。
太阳能,以光的形态为地球上的万物和人类造福,它除了持续直接辐射到地球以为外,还不断为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等的产生提供能量基础。
可以说,人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太阳,因此太阳是人类的“终极能源”或“万源之源”。
在宇宙之中,能量一刻不停地进行转化。
比如,在地球上,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通过照射到太阳板上,将能量转化成热能或电能,进而为人类所用。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属于化石能源,为大众说熟悉,习以为常,但这些能源来自哪里,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长期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根据现代地质学研究结论,无外乎分成两种:一是“有机形成”论,二是“无机形成”论,但是前者已经基本取得科学界的普遍共识,而后者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
根据地质科学“有机形成论”来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
或者说,这些化石能源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通过能量转化而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另外,根据科学研究得出结论,在地球上广泛蕴藏的水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而来的能源。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存在一个孕育了生命现象的蓝色星体,这就是我们人类存在的一个星体或地方,她的名字叫地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要正确认识事物,应该跳出这个事物本身。
我们看待世界,需要跳出这个世界,只有跳出世界来看世界,也许才可以让人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才可以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谛,才可以让自己放弃自我和自大,曾经在自己心灵中不断涌起的傲慢是多么不可思议。
从人类的视角看地球,她也许很大很大,大到人类目不可及,但是如果从外太空来遥望地球,她或许又很小很小,恰似肉眼看不到的灰尘。
如果你是一个宇航员,在离地球不算太远的太空中观望地球,那么你可能会发现她就是一个球体,晶莹剔透,表面上有相互交替的蓝色和白色的纹痕,周围包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诗一般朦胧的“纱衣”,你可能看不到人类的贪婪、攫取、野蛮和丑陋,更可能根本就看不到人类的战争和冲突。
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纯洁的美丽,魅力的壮观,和蔼的容颜,可亲的举止,俨然让你产生“诗与远方”的浪漫情怀。
然而,人类需要明白,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她孕育着人类的生命,恩赐人类的物质,提供人类的能量。
地球,这个宇宙中存在的天体是人类的“家园”和“乐土”,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见证者”,更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贪婪地攫取生存资源和能源的物质“载体”。
宇宙起源,科学上还没有完全定论,而地球起源,科学上可能也无法准确定论,这些问题或许将永远是人类的神秘和科学探索的课题。
不过,科学家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年龄大约有40-46亿岁。
从宇宙思维来看地球,在地球附件存在一个渺小的天然卫星,这个卫星被人类称为月球,而地球和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被称为地月系统。
茫茫宇宙,任何东西都在不停运动,各个星体都在运转。
地球始终在不停运转,自西向东自转,每转一圈,便是一日,同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转一圈,便是一年。
宇宙万物,均由物质构成。
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地壳构成,而地表外部由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构成。
同样,万物之中,皆蕴藏能源。
在地球本身,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通常是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比如原子核能和地热能等。
另外,人们早已对温泉和火山有了感性认识,其实地下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岩浆就是地热能的具体表现。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温泉大致可以在这一层中存在,人类早已发现并利用这种能源。
在地壳下面,便是地幔,存在着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大约为公里,火山爆发一般就是这部分岩浆喷出。
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度,蕴藏着巨大的地热资源,只不过基于人类目前的能力十分有限,难以将这些能源加以利用而已。
3.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
在浩瀚宇宙中,地球只是众多星球中的一个。
在天体运动中,星球之间难免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便会产生能量。
潮汐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是由于太阳、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
固体地球在太阳、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为固体潮汐,简称为固体潮或地潮。
海水在太阳、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被我们人类称为海洋潮汐,简称为海潮。
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到太阳、月球的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称为大气潮汐,简称气潮。
海洋潮汐属于海洋能,在当前已经逐渐被我们人类利用。
(三)按照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分类
按照开发和利用技术分类,可以将能源划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1.常规能源
人类文明不断演进,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很多,而且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演化,这本身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所谓“常规”或“非常规”,其实并没有十分严格的定义,并且与人类文明演化和科技进步息息相关。
上述这类概念其实时代的产物,以往的“非常规”能源随着科技进步逐渐转化为“常规”能源,以往的“新能源”有可能逐渐转变成“传统能源”,这是因为我们人类征服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那些在利用技术上已经成熟而且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等资源等。
这些常规能源人们习以为常,也基本得到普遍的认知。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常规能源的主体是化石能源,这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的时代特征。
如果没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利用,那么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生和繁荣。
2.新能源
从能源分类的对应关系来看,“常规能源”应该对应“非常规能源”,而“传统能源”应该对应“新能源”。
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将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相对应。
所谓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和利用的能源,或者是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
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
长期以来,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其生产规模比较较小,使用范围也比较窄。
但是,从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来看,这种结论根本站不住脚,因此,所谓的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概念。
认识和看待事物,必须有相对的思维,绝对的思维并不可取。
比如,石油和天然气等似乎就是典型的常规能源,人们几乎没有任何歧义,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某些特殊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开采需要新技术,需要技术重大突破才可以大规模地经济开发,因而不具有“常规”能源特性。
例如,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致密气、煤层气、油页岩和油砂等,如果利用常规技术,那么就根本无法开发和利用,因此便可归纳到非常规能源范畴。
但是,随着技术的重大进步,上述这类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以逐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那么你如何来界定这类能源属于常规能源还是非常规(新能源)呢?
再以核能为例,当裂变能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人们把它用来生产电力和作为动力使用时,被能源界广泛定义为一种新能源。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不少国家已将核裂变能列为常规能源。
然而,人们是不是就可以说,核能就是“常规能源”吗?
显然,上述这个结论并不成立,因为核能除了裂变能以外,还有聚变能。
直到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聚变能技术尚未产生重大技术突破,包括中国在内的大批科学家还在聚变能得利用技术方面艰难前行。
至于太阳能和风能来说,人类利用这类能源的历史已经很古老和悠久,那么这些能源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呢?
应该说,人类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要比利用核裂变能的历史要早许多个世纪,但是直到如今,由于还需要通过科学家的系统研究和开发才能提高利用效率,扩大使用范围和规模,因此还是把这类能源归为新能源的范畴。
由于太阳能和风能这些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还比较差,人类目前仍然处于探索、研究和发展阶段,因此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
但是,由于新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十分广阔,因此是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这绝对是未来大势所趋,需要时间,需要努力,需要创新,需要突破,需要习惯,更需要人类不断去适应。
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十分突出的明显优势,一般来说,普遍具有低排放和低污染等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重大挑战确实具有现实和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新能源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具有可再生性,没有枯竭问题,因此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2.能量密度一般比较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对技术要求很高,需要人类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碳排放较小,污染物排放也较小,因此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小,符合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和进步需要;
4.资源潜力巨大,而且分布范围比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更加适合分布式能源发展趋势,有助于逐渐替代化石能源;
5.具有明显的劣势,比如间断性,波动性大,不利于连续利用,消纳难度较大,需要发展储能产业,建立现代能源体系;
6.开发利用成本相对还比较高,尽管目前成本下降趋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增强,但是还需要各国政策扶持。
(四)按照能源是否具有再生功能分类
按照能源是否具有再生功能分类,将能源划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等。
在浩瀚的宇宙中,在神奇的地球上,在宽阔的自然界,到处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
宇宙乾坤,大千世界,能源的种类繁多,千奇百怪,有的行将“枯竭”而不具有再生能力,有的“永续”而具有再生能力,关键是人类如何可以科学、有效、有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些上天赐予的宝贵财富。
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思维、理念和观念其实代表着人类的文明。
大自然很伟大,地球尽管很小,但资源和能源并不匮乏,而且各种能源总量守恒,相互转化,无穷无尽,匮乏的是人类获取资源和能源的智慧和能力。
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思维、理念和观念其实代表着人类的文明,因此人类需要不断突破,文明需要不断演进和进步。
自然界很奇特,构成了完美的循环系统,有些能源可以循环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绝对是人类的福音,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延续、演进和进化的物质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是幸运的,有些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这是何等的奇妙,何等的恩赐。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人类更应该以文明的行为来回报美丽的大自然,怀着感恩的心来善待神奇的地球。
太阳是宇宙中最完美的能量之源,神奇、神秘、神幻、伟大、伟岸,只要太阳永续存在,那么就有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地球上的万物便可持续生存,构成一幅“神话”般的人类美景。
至于风能来说,人类更是需要感恩,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奇特现象,也早就了人世间的诗情画意,为文人墨客增添的许许多多的雅致作品,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风让人充满诗意,充满幻想,每当进入秋季,秋风沙沙地吹来,染黄了田野,染红了枫叶,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一切随风,烟消云散,这是何等的惬意。
风似乎永恒存在,自古以来,地球上从未有过无风的季节,只要有风的存在,就有利用风能的可能和机会。
水是地球上存在的无限循环的资源,只要水源不枯竭,那么就有水能的开发和利用,比如水力发电便是可再生能源,只要长江水不干枯,那么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的发电就不会停止。
再说一说海洋,或许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化人为其倾倒,为其神秘,无数个关于海洋的佳句留存人间。
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富有家国情怀之人,我当然也对海洋有敬畏之心,有向往之意,有浪漫之情,有神往之际。
曾经多少次,我站在岸边,遥望绵延无际的大海,欣赏着大海的冷峻与和顺、辽阔与深奥、一帆风顺与波涛汹涌,她以独有的神韵吸引着我的目光,唤起我的思绪,神迷而幻想,其能量究竟有多大,大到让我无法想象,无法推测。
不过,我深深地意识到,海洋蕴藏的能量奇大无比,只要有海洋就有海洋能,有潮汐、波浪和温差,人类就可能有利用这种能源的无尽机会和各种想象,待到技术成熟之时,便是人类的巨大福祉。
关于地热,人们最为直观的感受便是温泉,这是人类利用地热的最原始方式。
谈到地热,我必然联想到温泉,或许每个人皆然也。
每每泡温泉,我便不觉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然而,人类利用地热,绝对不是仅仅泡泡温泉,随着科技进步,地热已经进入居民冬季取暖领域,而且地热发电也已经成为现实,只不过还没有形成气候而已。
地热或许应该被归入不可再生能源,但是从地球内部巨大的地热蕴藏量来看,这种能源又具有可再生的特征。
对于可再生能源来说,生物质能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由于生物质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而且资源丰富,因此可保证人类永续利用,只要有生物就有生物质能,这就是生物质能的美妙之处。
最后,再谈一谈核能。
似乎在人们的视野中,核能并不是可再生能源,在学术上确实存在界定的争议。
但是,从核能资源潜力和能量风度的角度来看,核聚变能比核裂变能要高出5-10倍,而且核聚变能最合适的燃料重氢(氘)在海水中大量存在,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核能也具有一定的“可再生”性。
2.不可再生能源
综上所述,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被称为再生能源,反之则被称为不可再生能源。
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最典型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来自于古生物化石,用一些少一些,没有再生能力。
如果按照当前的速度开发和利用,那么传统化石确实终究会出现资源枯竭,最终要被人类消耗殆尽,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取代化石能源,人类或许看不到化石能源真正出现资源枯竭那一天。
(五)按照能源获得方式分类
根据能源获得方式,可以将能源划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称为天然能源,是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
一次能源又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种化石能源是全球一次能源的核心,目前是全球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或者说,这些化石能源是全球能源的主体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很大。
除此以外,诸多的非化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等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
关于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分类,在业内基本没有争议或分歧。
但是,在大众层面,对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似乎存在某些模糊空间或疑惑,比如电力究竟是一次能源还是二次能源。
从感觉上说,许多人都相当武断地说“电力当然是二次能源”,但这种说法存在错误,或者说,这是某些人“想当然”的认识。
关于电力归属一次能源还是二次能源问题,需要从电力来源来说明和解释。
比如,如果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来发电,那么这类电力无疑便是二次能源,这没有任何歧义。
但是,如果依靠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发电,那么这些电力又属于一次能源。
再说一说天然气,也有许多人“想当然”地说,“天然气肯定是一次能源”,这个结论成立吗?回答是:不准确。
比如,天然气包括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在非常规天然气中包括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和煤制气。
由于煤制气由一次能源之一的煤炭经过转化而来,那么显然煤制气就不是一次能源,而其他各种天然气便是一次能源。
说到这里,不妨谈一谈能源统计话题,而且重点谈一谈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问题,这是在业外普遍存在不解或误解的问题。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通常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