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欧洲地区能源供给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欧洲有30%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气,需要从俄罗斯进口。
为了应对可能短缺的能源,德国等地的居民,已开始囤积木材,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冬。
毫不夸张地说,从俄罗斯输送来的天然气,将影响欧洲很多地区的能源供给,甚至影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就在欧洲很多地区担心失去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之时,波罗的海三国,却宣布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这又是为什么呢?
波罗的海三国是对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的总称,为何它们有底气主动给自己断气,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呢?
欧洲为什么需要天然气
欧洲的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是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欧洲的总面积,还没俄罗斯大。
面积大小倒是次要,关键是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这方面,恰好是欧洲的短板。
欧洲每年要消耗约万吨天然气,其中有45%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欧洲对天然气的依赖度这么高,为何不选择从其他地方进口呢?
欧洲大量使用天然气,与当地的能源结构和气候环境,有很大关系。欧洲地区的纬度跨越比较大,但是靠近北方的北欧地区,冬天十分寒冷,往往气温能到零下20多摄氏度。
冬天冷,肯定要取暖,天然气方便运输,价格适中,自然成为首选。
除此以外,欧洲很多国家的电力,都是用天然气发电的。因此,天然气不仅是欧洲居民主要的取暖能量来源,也是电网能源的重要支撑。
也正因为如此,包括德国等有些地区的居民,开始囤积木材,以应对接下来的寒冬。
从其他地区进口天然气,欧洲也不是没想过,但从位置分布上来讲,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依然是最划算,也是最长久的。
从资源分布上看,俄罗斯拥有32.3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位居全球第二,是实实在在的天然气大国。
除此以外,从地理位置上看,俄罗斯与欧洲有多条天然气管道,通过管道运输,即方便安全,而且成本比较低。
从能源供需关系上看,俄罗斯供给给欧洲的天然气,欧洲其实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进口,但在短时间内,这种局面很难有所改变。
波罗的海三国,为何敢主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
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没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将对欧洲产生很多直接和间接影响,谁都不想因为没有天然气,让自己冬天在寒风中度过。
这就奇怪了,此时巴不得多进口点天然气,为何波罗的海三国,却要主动停止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呢?
背后的其他因素,我们暂且不考虑,仅从能源使用上分析,波罗的海为何有这种勇气,他们能撑得住吗?
即便腰杆子再硬,谁也不会和暖暖的火炉过意不去。既然波罗的海敢这样做,欧洲其他地区,有没有效仿和复制的可能性呢?
立陶宛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爱沙尼亚平方公里,人口万;拉脱维亚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
也就是说,波罗的海三国的面积约为1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万,而欧洲地区的总人口至少有7亿人。波罗的海占欧洲总人口的数量,还不到百分之一,这也是为何三国敢主动给自己断气的原因。
人口数量少,对应的资源消耗量也比较少,即便短时间内没有燃气供应,也可以依靠储存燃气度过冬天。
遗憾的是,这种模式在欧洲其他地区,却没有复制和效仿的可能性。欧洲有些地区的天然气储备,可能撑不过两个月,这完全不是小国所能比拟的。
俗话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即便波罗的海三国有再多的天然气,也终究有用完的一天。而这些储备的天然气,本来很大一部分也是从俄罗斯进口。
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稳定可靠的进口渠道,真等到用完那天,再想办法进口,恐怕就为时已晚。
结语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是波罗的海三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手中有粮,并不是指自己有足够多的储备粮,而是有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
很显然,波罗的海三国对上面这句话的理解是错误的,储存的天然气确实够用一段时间,但是自己无法获得后续的天然气供应,这依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填饱肚子的饭碗,还是提供能源的油罐,我们都得想办法端在自己手里。
进口能源并不丢人,关键是要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卖给你,还能得到稳定充足的供应。
波罗的海三国对自己的库存的天然气信心满满,然而寒冬已经到来,欧洲已经下起了大雪,不知道他们究竟能撑多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