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经验 http://pf.39.net/bdfyy/bdfzd/141227/4546156.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亚前海证券,李子卓,丁俊波)

1.概述: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中国成为产业主导

1.1.玻纤:应用广泛的替代性材料

1.1.1.玻纤制品:种类丰富、应用广泛

玻璃纤维是一种极其纤细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纤维是一种以白泡石、叶蜡石、高岭土、石英砂、石灰石等天然无机非金属矿石为原料,按一定的配方经高温熔制、拉丝、烘干及后加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无机纤维,其单丝直径为几微米到二十几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

玻纤分类众多,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玻纤可以根据成分划分为无碱、中碱、高碱、高强、无硼无碱等不同种类,性能均有所差异,并根据其性能特点被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例如,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小于0.8%的玻纤为无碱玻纤,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及机械性能,耐酸性差,因此广泛用于需要电绝缘的场景或用于玻璃钢中;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在11.9%-16.4%的属于中碱玻纤,耐酸性较强但是电气性能差,机械强度比无碱玻纤低,国外将其用于对机械强度要求较低的增强沥青屋面材料;高强玻璃纤维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锆,具备拉伸强度高、产量低、成本高的特点,因此被重点用于军工制品;此外高碱纤维性能较差,已经基本被淘汰。

玻纤可直接用于生产玻纤制品,玻纤制品可细分为无纺制品和纺织制品两大类,应用广泛。无纺制品是指采用热学、化学和机械等非织造方式对玻璃纤维进行加工制成的产品,主要以玻璃纤维毡为主,可用于建筑材料、冷藏用具、汽车内饰、玻璃钢管道等多个领域。玻璃纤维纺织制品是以连续玻璃纤维或定长玻璃纤维为基材制成的纺织制品的通称,包括玻璃纤维布、多轴向织物、缝编织物和玻璃带等,其中玻璃纤维布占据主导地位,主要用于生产玻璃钢、建筑材料和覆铜板,其余的纺织制品可用于生产电气设备零件、风电叶片、混凝土薄板等。

1.1.2.玻纤复合材料:性能优异、前景广阔

玻纤也可与其他材料复合制成玻纤复合材料,其中玻璃钢为主要产品。玻纤可与树脂合成为玻纤增强塑料(玻璃钢),或是加入沥青制成玻纤增强沥青等。由于可复合的材料种类众多,目前玻纤复合材料没有明确的分类。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玻璃钢约占玻纤复合材料与制品市场的75%,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们以玻璃钢为例,分析玻纤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玻璃钢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替代性材料。

玻璃钢是以合成树脂作为基体,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毡、布、带等)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玻璃钢的名字来源于它与玻璃一样的外观和堪比钢材的拉伸强度。与施工中最为常见的钢材进行比较,钢材密度为7.85×kg/m3,玻璃钢密度则为1.9×kg/m3,比钢材更轻盈,且比强度与耐腐蚀性远超钢材;与铝合金相比,铝合金导热系数达.5W/m.℃,玻璃钢导热系数则为0.3W/m.℃,玻璃钢保温性能更好,并且玻璃钢使用寿命为50年,是铝合金的2倍。由于综合性能优秀,玻璃钢作为传统材料的替代品,被广泛用于建筑、铁道铁路、航空航天、游艇泊船等多个行业。

玻璃钢可分为GRTP和GRP,其中GRTP性能更优秀。玻璃钢可分为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GRTP)和玻纤增强热固性塑料(GRP),两者差别主要在于固化过程是否可逆。GRTP的加热变软、冷却变硬过程是物理变化,可以反复进行;GRP的加热固化过程则发生了化学变化,不能通过加热再次进行加工。热塑性塑料密度低至1.1g/cm3、处理工序少、原料利用率高达95%、且可回收利用。除对固化有要求的领域外,热塑性塑料性能更为优秀,因此更受市场青睐。

1.2.工艺:坩埚法逐步淘汰,池窑法成为主流

坩埚法工艺复杂。玻璃纤维生产工艺分为坩埚拉丝法和池窑拉丝法。坩埚拉丝法工艺复杂,以双坩埚法为例,双坩埚法流程为首先将选用的芯料和皮料进行净化处理,随后将其投入铂金双坩埚加热到超℃,待芯皮玻璃熔化后,熔融的芯皮玻璃因自重从漏嘴流出,在收丝轮的牵引作用下,被拉制成原丝。

坩埚法分为代铂坩埚法与陶土坩埚法,其中陶土坩埚法已被禁用。陶土坩埚法与代铂坩埚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坩埚材质,陶土坩埚法以陶土坩埚作为拉丝漏板进行生产作业,熔化炉较为简易。陶土坩埚法引入时间较早,于20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技术落后且缺陷众多。根据左杰《用陶土坩埚生产的玻璃纤维都是劣质产品》,陶土坩埚法的缺点包括产品品质低劣、使用寿命短、生产能耗较高等。年7月,工信部发布《玻璃纤维行业规范条件》,规定彻底淘汰陶土坩埚玻璃纤维拉丝生产工艺与装备。

池窑拉丝法引入较晚,年起开始规模化应用。池窑拉丝法把原料在窑炉中熔制成玻璃溶液,排除气泡后经通路运送至多孔漏板,高速拉制成玻纤原丝,工艺简单高效。池窑拉丝法引入较晚,以年珠海玻纤厂首次引进年产4,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全套技术和装备为标志。年,中国巨石建设了国内第一条年产60,吨池窑拉丝生产线,该生产线效率提高显著、能耗降低明显,标志着我国规模化池窑拉丝的开始。池窑法已成为国内外主流工艺。与坩埚法相比,池窑法工序简单、节能降耗、成型稳定、高效高产,便于大规模全自动化生产,只是对技术门槛与初期投资成本的要求较高,受国内外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偏爱,为国际主流生产工艺。年我国池窑法玻纤产量占比约为93%,仅国内一些小型玻纤生产企业依然在使用坩埚拉丝法。

1.3.产业链:原料易于获取,下游覆盖广泛

玻纤上游原料便于获取,下游应用较为广泛。玻纤生产的原材料主要为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包括白泡石、叶蜡石、高岭土、石英砂、石灰石等,均为我国储量较大的矿物,获取难度较小;使用能源主要为电力和天然气;下游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电子电器、工业设备、能源环保等领域。

1.4.中国:三阶段两降本,位居全球主导

我国玻纤行业发展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期(年-年):年,上海耀华玻璃厂年产吨无碱玻纤车间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玻璃纤维工业体系建设的开始。在接下来30年的发展中,完整的玻纤工业体系逐步建立,期间玻纤工艺以坩埚拉丝法为主。(2)高速发展期(年-年):年,珠海玻纤厂首次引进年产4,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全套技术和装备,开启了池窑法生产玻纤的新征程。2-年期间我国玻纤行业高速发展,年,中国巨石建设了国内第一条年产60,吨池窑拉丝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开始规模化池窑拉丝生产;年,我国玻璃纤维产量达到万吨,跃居世界第一。

(3)成熟期(年至今):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玻璃纤维原料、制造、装备等配套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玻璃纤维生产方式。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已经成为世界玻璃纤维制造行业的领头羊和发动机,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统计,年我国玻纤产量已占世界玻纤产量的65.88%。

玻纤行业的发展以降本增量为核心,大致经历两轮降本周期。作为应用广泛的替代性材料,性价比高是玻纤的核心优势,而比起提升性能,降本增量更适宜作为玻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历史上我国主要玻纤企业经历了两轮降本周期:第一轮为年至年,主线为池窑大型化,规模效应带动生产成本下降(人力及折旧成本降低),以巨石集团建设国内第一条6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为标志;第二轮为年至今,主线为冷修技改和智能制造带来的生产工艺提升(能耗降低等),比如中国巨石“未来工厂”,创新突破七大玻璃纤维行业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实时采集生产线各类管控信息项,生产成本降低12%,生产效率提升24%,降本增效效果卓越。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玻纤产业中心,国内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近年来中国玻纤产业飞速发展,已占据世界玻纤行业主导地位。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的数据,中国玻纤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从2年的仅9.8%飞速提升至年的54.3%,随后稳步上升至年的65.9%。我国玻纤企业的出口依存度也有所下降,以行业巨头中国巨石与泰山玻纤为例,中国巨石与泰山玻纤的出口收入占比分别从年的55.1%和36.8%下降至年的32.6%和19.6%,国内地区逐渐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2.供给:寡头竞争格局,产能结构优化

2.1.先发优势明显,寡头格局已成

玻纤行业具备较高的资金壁垒,企业入局较为慎重。玻纤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玻纤制品及其规模化生产需要在固定资产上有较高投入,主要体现在池窑、厂区的建设与拉丝机、铂铑合金等设备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并且随着玻纤产能的增加,投入也会相应变多。根据国际复材招股说明书,普通无碱玻纤粗纱池窑每万吨固定资产投资约为1亿元。而中国巨石、山东玻纤和重庆国际的单位产能固定资产投入在1.3万元/吨左右。此外,玻纤具备供给刚性,产线一旦点火8-10年不可停火,企业入局较为慎重。

除资金壁垒较高外,玻纤行业还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先发优势明显。一方面,玻纤生产过程包含窑炉、浸润剂配方、多孔漏板、粘结剂等多方面技术,企业掌握这些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另一方面,玻纤运用范围广,用于特定用途的玻纤需要投入时间进行针对性研发,这对玻纤企业的生产研发能力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率先设立项目并取得成果的企业具备明显优势。玻纤行业较高的竞争壁垒导致市场格局较为集中。玻纤行业较高的准入壁垒导致行业内企业较少,市场逐步形成寡头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按产能口径计算,年全球玻纤市场CR3约为47%,CR5约为64%,其中,中国巨石为玻纤行业龙头,占比约为23%。

中国市场已形成“三大三小”格局,市场格局较为稳定。“三大三小”指国内玻纤行业排行前列的六家企业,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为一梯队,山东玻纤、四川威玻、长海股份为第二梯队。年“三大”合计产能约占全国玻纤产能的61%,CR5约为72%,市场集中度较高。由于玻纤行业具备较高的准入门槛和竞争壁垒,新进入者追赶行业前列企业难度较大,市场格局较为稳定。

2.2.我国产能有序扩张,年供给冲击有限

近年来,我国玻纤产能与产量有序扩张。年玻纤行业迎来池窑项目建设热潮,在玻纤协会协调及头部企业带领下,行业产能有序扩张。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数据,产能方面,截至年6月我国玻纤总产能为万吨/年,至年上半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产量方面,我国玻纤产量从年的万吨增长至年的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年玻纤新增产能投放集中于5月及以后,供给冲击有限。根据各公司公告,我国未来计划投放玻纤产能约万吨,其中年计划投放73万吨,年计划投放26万吨,另有约万吨仍未确定投放时间。由于年新增产能投放多数在5月及以后,考虑产能爬坡期的存在,该部分产能释放或将延续到年,叠加国内部分产线放水冷修,总体对年供给冲击有限。

2.3.准入门槛提高,产能结构优化

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8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粗纱(单丝直径9微米)池窑拉丝技术、5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细纱(单丝直径≤9微米)池窑拉丝技术以及超细、高强高模、耐碱、低介电、高硅氧、可降解、异形截面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玻纤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列入鼓励类。年7月,工信部发布《玻璃纤维行业规范条件》,规定彻底淘汰陶土坩埚玻璃纤维拉丝生产工艺与装备,推动行业生产模式向大型池窑拉丝生产线转型,同时对玻纤生产企业的大型池窑设计建造与运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玻纤行业准入门槛。

池窑法占比逐步提升,落后产能淘汰带来替代式发展空间。由于池窑法相较坩埚法优点众多,近年来池窑纱产量占比大幅提升,从年的76.8%提升到年的92.9%,但仍有约7%的产量是由坩埚法生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与年《玻璃纤维行业规范条件》对坩埚法产线进行限制,预计老旧的坩埚法产线将逐步退出,或被替换为池窑法产线,行业供给或面临结构性缺口。

《“十四五”规划》指引下,玻纤产业结构有望持续优化。年9月,中国玻璃纤维行业协会发布《玻纤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截至“十四五”末,各类高性能及特种玻璃纤维纱在玻纤纱总产量中的占比要提升至50%及以上,行业产品外贸出口比例降低至20%以内。我们预计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我国玻纤产品自给度将进一步提升,产品迭代进一步加快,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3.需求:风电汽车多点开花,周期成长属性切换

3.1.我国成长属性凸显、龙头企业迈向高端

我国玻纤表观消费量高速增长,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卓有成效。至年,我国玻纤表观消费量从.7万吨增长到.9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我国出口量从万吨增长到.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进口量则从25.7万吨下降到18.2万吨。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进口玻纤多为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玻纤,单价约为我国出口玻纤的3倍。进口量减少表明我国技术实力增强,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卓有成效。

我国玻纤行业成长属性凸显。玻纤需求端既有偏向周期的建筑、管罐行业,也有偏于成长的风电、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因此,玻纤行业兼具周期与成长属性。就全球来看,玻纤行业与宏观经济关系密切。根据国际复材招股说明书,玻纤表观消费量增速与GDP增速以及工业增加值增速有一定的相关性,玻纤行业表观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速一般为GDP增速的1.5-2倍。以欧洲玻纤增强塑料市场为例,欧洲玻纤增强塑料表观消费量增速/欧洲实际GDP增速多在1.3-2之间。但是近年来我国玻纤市场飞速发展,玻纤表观消费量增速远高于国内实际GDP同比增速,成长属性更为突显。

玻纤消费量有望继续提升,潜在空间较大。根据Wind和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数据,近年来我国人均玻纤消费量不断攀升,从年的1.32千克/人上升到年的3.35千克/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但是,当前我国人均玻纤消费量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以美国为例,年我国玻纤人均消费量为2.34千克/人,美国约为5.9千克/人,远高于我国甚至是年的水平。我国玻纤消费量提升空间依然较大。

我国玻纤下游应用以建筑为主,新兴领域增长潜力较大。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建筑为我国第一大玻纤应用领域,年建筑领域玻纤消费占比达34%;其次为电子电器,占比为21%;交通运输、管道、同业应用占比分别为16%、12%和10%,而新能源环保占比仅为7%,增长潜力较大。随着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与国家政策发力,未来新能源环保占比有望持续提升。玻纤行业龙头持续向新兴领域渗透。近年来我国玻纤企业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发力新兴领域。以泰山玻纤为例,至年,泰山玻纤下游交通领域需求占比从12%提高至20%,风电领域需求占比由6%提高至27%,建筑领域则相对稳定。玻纤龙头需求结构的优化,体现了我国玻纤产业需求结构高端化,行业龙头不断向新兴领域发展迈进的过程。

3.2.建筑:基建托底稳增长,配合降碳需求提升

3.2.1.基建托底建筑业,玻纤筋有望实现替代

基建托底下建筑业预期向好,拉动玻纤筋需求。建筑行业是玻纤下游应用中占比最高的领域,年消费占比达34%。近年我国建筑业增长较为稳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建筑业总产值为29.31万亿元,-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7%。年以来,为拉动经济稳定增长,克服疫情影响,国家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基建托底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7.1%,新增专项债高达3.4万亿元。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建筑工程投资和地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有望拉动包括钢筋与玻璃纤维筋在内的建材需求提升。

与传统钢筋相比,玻璃纤维筋性能存在优势,有望形成替代。根据叶轶的《弥补玻璃钢筋与钢筋之间的差距》,玻璃纤维筋存在以下优势:①质量轻:玻璃纤维筋的重量是钢筋的1/4,便于搬运和管理;②工时少:安装同等长度玻璃纤维筋所需工时比钢筋少1/3到1/2;③成本低:玻璃纤维筋之间的间距较钢筋间间距可增加0.5英寸,结合关税等因素,玻璃纤维筋比钢筋成本更低;④安全性好:玻璃钢的重量更轻,降低了搬运时玻璃纤维筋意外掉落导致工人受伤的可能性,且在玻璃纤维筋在搬运时手上不易打滑;⑤价格稳定:与钢材相比,玻璃钢的成本更稳定可测;⑥使用寿命更长:玻璃纤维筋不会生锈,因此混凝土桥面板不会劣化,从而提高了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

3.2.2.运行降耗迫在眉睫,玻纤节能优势明显

建筑运行耗能巨大,降低能耗需求迫切。建筑能耗是指从建材制造、建筑施工到建筑使用的全过程能耗,可分为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运行能耗。其中建筑运行能耗则是指人们的日常用能,包括采暖、空调、照明、洗衣等,其中采暖、空调为主要部分。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33亿吨标准煤当量(tce),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二氧化碳(tCO2),其中建筑运行过程能耗总量为10.3亿tce,碳排放量为21.3亿tCO2,分别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1.2%和碳排放比重的21.6%。降低建筑运行能耗迫在眉睫。

绿色建筑政策提出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指标。绿色建筑是指本身及其使用过程在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皆达成环境友好与资源有效运用的一种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则是指建筑能耗水平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降低60%~70%的一种建筑,这对建筑的建造方式,包括建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3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要求到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建设面积0.5亿平方米以上,为此,寻找保温效果更好、能有效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新型建材迫在眉睫。

玻璃纤维筋在节能方面同样比传统建材更具优势,以建筑门窗为例,玻璃钢的节能优势具体表现为:①热膨胀性与建筑一致。玻璃钢的热膨胀系数为8×10-6/℃,与建筑物和玻璃相当,因此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均一致,避免产生裂缝的同时也减小了热量外泄。②导热系数小。玻璃钢材料的导热系数是钢材的1%,铝合金的1‰,能阻碍热量在门窗上的传递。③密封性好。玻璃钢门窗在组装的过程中缝隙用橡胶密封,且空腹结构玻璃钢门窗的密封性好于其他种类门窗。④保温成本低。玻璃钢门窗主要是通过提高自身隔热保温性能来实现建筑节能的。铝合金材料门窗要达到理想的导热系数,每平方米增加成本元左右,但玻璃钢门窗无需增加成本便可达到理想的导热系数。此外,玻璃钢在建筑管道运行时的节能上同样有着优秀的表现。

综合性能优势协同降耗驱动,玻璃纤维筋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根据欧文斯科宁的数据,即使是在美国,目前玻璃纤维筋的渗透率也不到20%,在中国甚至更低,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在质量、使用寿命、成本与节能降耗等多方面都具有优势的玻璃纤维筋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3.3.交运:轻量化驱动增量,轨道交通前景广阔

3.3.1.乘用汽车:政策市场双驱动,轻量化带动需求

我国汽车市场有所回暖,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根据中汽协数据,年,我国汽车销量达万辆,同比增长3.8%,结束了近3年来下降的局面;年1-7月销量为.7万辆,同比下降1.9%,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其中7月国内汽车销量为.0万辆,同比增长29.9%。其中,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万辆,同比增长1.6倍,年1-7月销量为.5万辆,同比增长.5%。综合来看,汽车销量迎来复苏,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进入高速增长期,行业整体景气向上。

玻纤增强塑料在减重降本方面效果明显,可对铝镁合金和钢材形成替代。玻纤在汽车及厢内设施制造方面应用广泛,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玻纤消费占比达16%,其中多为玻纤增强塑料。由于玻纤同时具备质地轻盈与强度较高的特点,在确保整车安全的前提下,在前端模块、发动机罩、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护盒、复合材料板簧、仪表板、底护板等部位皆可使用玻纤增强塑料,可有效降低整车质量,降低成本。据方鲲《长纤维增强热塑型塑料在汽车轻量化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采用玻纤增强塑料的零部件相对成本仅为钛合金钢部件的80%,铝镁合金的40%,而重量较同等体积的钛合金钢部件下降25%-35%。

汽车轻量化是实现提升汽车续航里程、降低油耗电耗的重要路径。根据《汽车轻量化设计的技术路线分析》,燃油车方面,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重量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纯电动汽车方面,整车重量降低10kg,续驶里程可以增加2.5km。

政策驱动下汽车轻量化有望加速实现。由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0和5年,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需要分别降低10%、18%和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要求更高,需要分别降低15%、25%和35%。在路线图的指引下,汽车轻量化进程有望加快。汽车轻量化带动玻纤增强塑料渗透率大幅提升。改性塑料是通过特定方法对树脂进行加工或改造获得的具有特定性能的塑料制品,玻纤增强塑料就是改性塑料的一种。政策驱动协同技术进步下,玻纤增强塑料在汽车上的使用有望进一步深化,持续拉动玻纤需求。

3.3.2.轨道交通:市场稳健增长,应用场景丰富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节省出行时间,我国处于轨道交通建设的繁荣时期,到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从7.97万公里增长到14.63万公里,高铁营业里程从0.07万公里增长到3.79万公里,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2%和40.0%。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年至年,我国铁路货车保有量从72.3万辆增长到96.6万辆,动车组保有量从标准组增长到标准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9%和13.4%。除新造轨道交通装备带来的增量市场外,大量轨道交通装备进入维修期,叠加技术更新换代等因素影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玻纤在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玻璃纤维既可以应用于应急疏散平台、电缆架、隔音屏障等设施中,又可用于车头前端部、车门、座椅、墙板、转向架、司机台仪表框、车顶受电弓罩、蓄电池箱等高铁列车部件。在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政策背景下,玻璃纤维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市场前景广阔。

3.4.风电:碳中和协同降本,叶片大型化促增长

“双碳”政策引领下,风电行业持续景气。在全球节能减排的持续推进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年以来风电产业高速发展。、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03GW、93.6GW,较年水平分别增长90.1%、60.2%。其中,、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71.67GW、45.57GW,较年水平分别增长.4%和77.0%。

装机成本和度电成本的降低为风电行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报告》,至年,全球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分别从美元/kw降至美元/kw、从美元/kw降至5美元/kw,降幅为31.3%和32.3%;全球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则分别从0.美元/kwh下降至0.美元/kwh、从0.美元/kwh下降至0.美元/kwh,降幅为56.2%和48.1%。装机成本和度电成本的大幅降低为风电实现平价上网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政策推动的协同下,未来全球风电产业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风电高速发展拉动玻纤需求提升。根据聚合科技招股说明书,玻纤在风电叶片中的应用主要为蒙皮和主梁,蒙皮材质一般为玻璃钢,主梁一般为玻纤或碳纤复合材料,因为当前碳纤成本较高且平价化可能性较低,所以主流仍为玻纤复合材料。由于玻纤主要为风机蒙皮和主梁,因此与叶片长度、风电装机量和风机数量正相关。根据中材科技投资者互动问答,每GW风电装机玻纤用量约为1万吨。风电装机量的提升将持续拉动对玻纤的需求提升。

风机叶片大型化进一步推动玻纤需求增长。在风机零部件成本中叶片占比最高,占原材料成本比重超23%。单个风电风机叶片直径越长,扫风面积越大,发电量越高.。根据徐燕鹏《平价时代风电项目投资特点与趋势》,以3MW组为例,若叶片加长5m,扫风面积可增加0.81m2/kW,年利用小时数可提升小时,相当于投资节约元/千瓦。因此风机大型化和组件大尺寸化是风电装机降本的核心驱动力。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统计,至年,我国新增风电机组的平均风轮直径从78米增长到米。由于玻纤材料具有轻量化和高强度的优势,且其需求量与风机叶片长度正相关,风机叶片的大型化趋势或将带动玻纤需求量大幅提升。

3.5.PCB:PCB市场稳健增长,拉动电子纱需求

印刷电路板市场稳健增长。印制电路板(PCB)是我国电子业的上游基础行业,决定了我国电子产品的竞争力。根据深南电路公司公告,年中国PCB产值为.1亿美元,市场规模庞大。按下游应用来看,通讯、计算机、汽车电子与消费电子为主要应用,占比分别为30%、26%、15%和13%。长远来看,云计算、5G基建、人工智能等“中国智造”的推进将持续拓宽PCB下游应用领域,5G网络建设、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PCB行业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PCB市场规模增长拉动电子纱需求提升。电子纱是直径9微米以下的玻璃纤维,具备优异的电气及力学性能,是覆铜板的基础材料。覆铜板则是PCB的关键原材料,其需求与PCB行业发展息息相关。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覆铜板占PCB原材料成本的30%,是制备PCB最重要的原材料。而根据智研咨询数据,年电子纱约占覆铜板成本的18%,占比仅次于电子铜箔。随着PCB市场的稳健增长,电子纱需求量有望持续攀升。

4.趋势:下游需求复苏,供需维持紧平衡

玻纤行业景气上行,供需有望维持紧平衡。至年,玻纤池窑纱产能增长放缓,主要是因为玻纤行业产能过快投放致行业景气下行致产品销售单价承压,叠加年新冠疫情下需求疲软。随着年全球经济复苏,下游行业中新能源车与风电蓬勃发展,玻纤景气度有所回升。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年我国池窑纱在产产能为万吨,产能利用率超95%。此前的供给冲击已基本消化,预计未来维持紧平衡状态。库存方面,以中国巨石为例,年中国巨石存货周转天数为63天,年上半年为62天,整体持续下行,反映了玻纤需求复苏、行业景气向好。

5.重点企业分析

5.1.中国巨石

中国巨石为国内玻纤行业龙头,生产基地布局全球。公司产品全面,有多个大类和近个规格品种,主要包括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短切毡、电子布等。公司实现全球产能布局,拥有浙江桐乡、江西九江、四川成都、埃及苏伊士、美国南卡五个生产基地。按产能口径计算,年中国巨石占据全球玻纤市场的23%,为玻纤行业绝对龙头。业绩方面,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7亿元,同比增长68.92%;实现归母净利润60.28亿元,同比增长.5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39.13%;实现归母净利润42.06亿元,同比增长61.96%。

公司产能稳步扩张,带来新的成长空间。截至年底,公司各类玻璃纤维产品的设计产能已达到.6万吨/年,至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4%。此外,公司目前在建和规划产能包括无碱纱75万吨、电子纱6万吨与电子布0.6亿米,预计将于至年逐步投产。公司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均常年维持在95%以上,新增投产产能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成长空间。公司持续降本增效,布局上游原料。公司持续优化生产效率,至年,公司人均产能从.7吨/年/人增长到.8吨/年/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此外公司布局上游,年收购磊石微粉,并于年投资新建60万吨叶蜡石粉产能,充分满足公司产能扩张对叶腊石的需求增量。

5.2.山东玻纤

山东玻纤为国内玻纤行业后起之秀。山东玻纤成立于年,由山东省国资委控股,控股权集中,是国内玻纤企业后起之秀。公司立足交通发达的沿海地区,不断健全产业链,布局原材料与能源产业,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业绩方面,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9亿元,同比增长37.72%;实现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增长.7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5亿元,同比增长10.27%;实现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5.27%。

公司产能加快扩张。目前公司主营两种玻纤产品无碱纱和C-CR特种纤维。截至年底,公司玻纤纱设计产能为41万吨,织物年产能约1亿平方米,其中,C-CR特种纤维产能为8万吨,无碱纱设计产能为33万吨。根据公司战略规划纲要,至“十四五”末和“十五五”末,公司玻纤及制品总设计产能规模计划分别达到万吨和万吨,按此规划计算,-年,公司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4%,扩产速度大幅提升。公司布局国际合作以提高技术实力。至年,公司研发费用从万元增长到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0%。公司与OC等多家国外企业合作,持续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大研发力度,增强自身技术实力。

5.3.中材科技

中材科技三大主业协同发展,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公司于年收购泰山玻纤,聚焦于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赛道,大力发展风电叶片、玻璃纤维及制品、锂电池隔膜3大主导产业。在新能源与风电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公司归母净利润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业绩方面,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7.58%;实现归母净利润33.73亿元,同比增长65.4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20亿元,同比增长5.99%;实现归母净利润18.71亿元,同比增长1.33%。

截至年上半年,公司拥有玻纤产能约万吨,目前在建和规划玻纤产能42万吨。截至年上半年,中材科技玻纤年产能约为万吨,至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公司目前在建和规划产线包括泰山玻纤邹城“6改12”无碱池窑拉丝产线、6万吨高强高模玻纤产线以及太原年产3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

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于年成立中材风电,正式进军风电叶片行业;年起开始培育锂电池隔膜业务;年正式收购泰山玻纤,实现玻纤产业与风电叶片协同发展。玻纤为风电叶片主要原材料之一,公司生产叶片使用的玻纤主要来自于泰山玻纤,价格稳定,供应链保障性强,此外,泰山玻纤研发的高模玻纤可适配大型化的风电叶片,支持公司风电叶片产品的迭代升级。年公司无碱玻纤制品,风电叶片和锂电池隔膜业务营收分别为87.52、69.76和5.7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0.7%、32.5%和5.2%,至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85%、18.89%和81.55%。公司整体营收结构较为均衡,锂电业务占比有所提升。

5.4.长海股份

长海股份深耕玻纤制品。公司拥有完整产业链布局,持续推进产能扩张。与其他龙头企业不同,长海股份深耕玻纤制品而非玻纤纱,包括短切毡、湿法薄毡、复合隔板、涂层毡等,打造自身独特优势。业绩方面,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22.71%;实现归母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46%。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7亿元,同比增长30.42%;实现归母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长64.99%。

公司玻纤产能稳步扩张。根据公司债项跟踪评级报告,截至年3月末公司玻璃纤维纱年产能达到30万吨,公司5条薄毡生产线项目于年建成第二条,推动公司薄毡年生产能力提升6,万平方米。此外,公司60万吨高性能玻纤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尚在审批中,此外,子公司天马集团拟将原有的一条年产3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升级改造为一条年产8万吨高端高性能玻璃纤维及特种织物生产线。待薄毡和基地项目建成后,公司玻纤年产能可达95万吨。公司布局全产业链,经营较为稳健。树脂是玻纤复材的重要原料,公司自身拥有以玻纤纱、玻纤制品及玻纤复材为主的纵向产业链,并通过天马集团进行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布局横向产业链,并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平滑周期波动,经营较为稳健。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