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天然气储备告急了,而且已经到了一个让人坐不住的地步。现在的储备量,连一半都不到,只有48.48%。法国的储备率甚至只有29.85%,英国更惨,才25.73%。这么低的储备,让人不得不担心:万一再来个倒春寒,天然气会不会直接不够用?与此同时,天然气价格也在疯涨,短短一个月就飙升了30%。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要从欧洲的天气和能源供应说起。过去一段时间,欧洲的气温持续偏低,大家用暖气的需求直线上升。而偏偏这个时候,可再生能源,比如风电、光伏发电又不给力。风电的输出减少了,太阳能更是因为阴雨天气成了摆设。再加上欧洲一向采用“春天储气、冬天用气”的策略,但今年这个“春储”还没开始,储备就已经快见底了。

这种情况下,天然气价格自然就上去了。现在,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已经突破了每兆瓦时50欧元,而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煤炭发电的成本。这意味着,很多地方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用煤炭发电,这对气候和环保目标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打击。

其实,欧洲天然气供应的压力不止这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俄罗斯的天然气。众所周知,欧洲一大部分天然气都依赖俄罗斯供应。但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为了“去俄化”,一直在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但问题是,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经过乌克兰,而目前俄乌局势的不确定性,让大约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流量随时可能被切断。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俄乌关系缓和,天然气价格可能会下降36%。但问题是,欧洲要不要继续依赖俄罗斯,是个很复杂的政治博弈问题。

更让人头疼的是,欧洲内部的储气情况也是千差万别。比如,葡萄牙的储气率已经达到了%,而法国和德国这些工业重地却不到30%。这暴露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欧盟虽然喊着“能源一体化”,但内部的实际情况差距很大。面对这样的局面,欧盟委员会也很纠结。一方面,他们可能会把强制储气的政策延长到年以后,要求各国的储备率至少达到90%。

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拼命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试图通过进口更多的LNG来缓解压力。目前,欧洲已经建了35个浮动LNG终端,但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这显然还不够。

接下来的三个月,对欧洲来说至关重要。首先是天气。如果气温回升,大家用暖气的需求减少,情况可能会稍微缓解。但如果出现倒春寒,储备的天然气会更快被消耗掉。其次是亚洲的LNG市场竞争。

如果亚洲经济复苏加快,日韩等国为了夏季储气加大竞价,欧洲想买到足够多的LNG就更加困难。再有就是俄乌局势的变化。乌克兰的过境协议能不能延长,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天然气的供应量。此外,可再生能源的表现也很关键。春季风电的产能可能会有所回升,但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太大,如果持续阴雨,指望不上。

总之,欧洲现在的能源问题,已经不能用一个“难”字来形容。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牵扯到地缘政治、气候目标等等复杂因素。

目前,欧盟各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应对这场能源危机。欧盟委员会正在讨论,把强制储气政策延长到年以后,并要求各国在今年10月前将储气率提升到85%。但高盛分析指出,想要达成这个目标,欧洲必须额外增加8%的LNG进口量。这对欧洲来说并不容易,因为亚洲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而欧洲的接收站建设还没完全跟上。此外,欧洲内部的分歧也让这个问题更加复杂。

像葡萄牙这样的国家早已储备满了,但法国、德国这些工业强国却严重不足。如何在欧盟内部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与此同时,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过境协议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协议不能延长,欧洲可能会失去一大部分供应来源。而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尽管风电的表现有望改善,但光伏发电因天气原因无法达到预期。整体来看,欧洲短期内的能源压力依然很大,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将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能源市场走势。

这件事让我有几个感触。第一,欧洲这些年在能源政策上的短视终于显现出后果了。一直喊着“去俄化”,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没跟上,储气也没做好,现在只能看天气的脸色过日子。第二,欧盟内部的分裂问题很明显。像葡萄牙这样的国家早就储备满了,但法国、德国这些工业中心却储备严重不足,这种差距无疑加剧了危机。

第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俄乌冲突让天然气供应变得更加复杂,而欧洲的政治博弈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大家的观点也是五花八门。

网友“老王今天不种地”说:“欧洲这不是典型的自己挖坑自己跳吗?你说你一个大冬天的储气率不到一半,这不是等着出问题吗?”

网友“打工人小李”表示:“我觉得吧,欧洲这些年太执着于去俄化了,结果现在好了,风电不给力,太阳能也靠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天然气价格飞涨。”

网友“隔壁老刘”调侃:“葡萄牙储气率%,法国德国不到30%,这说明啥?说明有人过得舒服,有人直接开不了锅!”

网友“柴火妞妞”则分析道:“其实欧洲的问题就是个资源分配问题。葡萄牙储气满了,法国德国却不够用,欧盟内部要是再不协调,这个冬天估计会很难熬。”

最后,网友“风中追风”发出感慨:“天然气危机不光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欧洲想要彻底摆脱俄罗斯,恐怕还得很长时间。”

看完这些评论,我只想问一句:欧洲的能源危机究竟何时才能真正解决?

欧洲的能源问题,看似是天气和市场的锅,但深挖下去,还是政策和管理的问题。储气率不到一半就等着过冬,真的不对劲。喊着能源一体化,结果储气率差距这么大,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更别提俄乌冲突后,欧洲一边去俄化,一边又离不开天然气的尴尬局面。说到底,欧洲的能源政策,真该好好反思反思了。

欧洲的能源危机,其实是个教训:政策不能光看眼前,得考虑长远。可再生能源是个好方向,但不能等到危机来了才发现准备不足。到底是政治正确重要,还是老百姓能不能暖和过冬重要?欧洲这些年到底是解决了问题,还是制造了更多的问题?天然气价格飙升,储气不到位,欧盟喊的那些口号,到底有多少真正落到了实处?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