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蒋颖、罗政)
一、以DCS为基础,向工业控制领域全面进军
(一)深耕工控领域,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中控技术致力于面向以流程工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提供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涵盖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及运维服务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开创了“5S自动化管家店+S2B平台(PlantMate高端服务运营品牌)”的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积极打造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核心产品已应用至超50个国家。
1)中控技术成立于年,自成立至年,公司陆续研发了JX-X、ECS-等重点产品,在化工、石化、火电和冶金等行业中拓展和积累了多个客户。
2)年至年公司进入中高端市场,主要产品由单一DCS产品向多种自动化系列产品转型。这一阶段,公司在DCS产品的基础上发展了现场仪表、安全栅、控制阀、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等自动化系列产品,并成功研发了JX-XP、ECS-、GCSG3/G5等产品,同时公司的主要目标客户也由之前的中小客户转向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
年公司中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该项目拥有煤气化、净化、聚烯烃等生产装置及空压、空分、动力锅炉等公用工程在内的共计超过17万个I/O点,公司基于ECS-控制系统在年成功实现该项目,充分证明了公司具备承接世界级高端化工项目的能力,全面实现了对国外品牌的追赶和超越。
3)年至今,公司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全面转型。公司在化工、石化行业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争取到了包括神华宁煤、东北制药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奠定了公司在DCS行业的龙头地位。这一阶段,公司的主营业务迅速扩张,公司自主研发了安全仪表系统(SIS)、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等多方面的产品,研发了TCS-安全仪表系统、ESP-iSYS实时数据库系统、APC-Suite先进控制软件、MES-Suite制造执行系统、VxOTS仿真培训软件等多个工业软件,为用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并助力用户的工业4.0转型进程。
公司核心产品DCS于年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8.5%,连续十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到年底,公司已形成了以实时数据库(RTDB)为基础、先进过程控制(APC)、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仿真培训软件(OTS)为主体的四大类软件产品体系,完成包括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领域共计个APP应用开发。
公司创始人技术背景深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股,彰显对于公司实力与发展前景的认可。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储健先生直接持有中控技术14.65%的股份,并通过杭州元骋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间接持有中控技术6.04%的股份,共计持有中控技术20.69%的股份。储健先生是国内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军人物,曾担任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所长,多次获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此外,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既有上游合作伙伴如正泰电器的战略投资,也有中国石化、中核集团等下游核心客户坚定持股,反映了产业链各个环节合作伙伴对中控技术的信心。
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保持较高增速,多项新业务的发展打开公司长期成长新曲线。-年,公司营收由14.84亿元增长至31.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79%;同期归母净利润由0.51亿元增长至4.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9.70%。上半年公司交付多个大项目,实现总营收同比增长51.27%,达到18.3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83%达2.11亿元。公司在夯实DCS业务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自动化仪表、工业软件等多个新业务,未来伴随着新业务放量,有望给公司打开发展新空间。
公司各项业务均保持较快增速。-年,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由12.53亿元提升至23.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78%;自动化仪表业务由1.08亿元提升至3.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93%;工业软件业务由0.57亿元提升至2.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42%。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目前依旧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此外公司整体业务矩阵进一步丰富,各项业务间持续形成有机联动。年H1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同比增长60.54%,远超自动化仪表(17.42%)与工业软件及服务(-12.90%)增速,收入规模占H1总体收入规模的78.52%。此外公司的自动化仪表/S2B平台业务/工业软件及服务业务收入规模分别占H1总体收入规模的9.92%/4.53%/4.42%,分别在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中位列第二/三/四位。
公司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近五年整体毛利率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其中H1毛利率为40.32%,同比下滑7.49个百分点,主要是大账目在整体项目结构中占比提高所致,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依旧保持同行领先地位。
分项目来看,除运维服务业务毛利率水平波动较大之外,公司的各项主营业务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H1毛利率为42.42%,受项目结构变动影响,同比下滑7.91个百分点;自动化仪表H1毛利率为29.41%,同比增长1.51个百分点;工业软件H1毛利率为55.21%,同比下滑1.3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公司核心业务中的自动化仪表、工业软件业务的毛利率水平稳定,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变动主要是由于公司承接了更多大型项目所致,证实了公司市场地位的进一步稳固与核心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公司研发费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研发成果显著。公司注重创新能力,持续投入研发,积极构建自身的技术护城河。-年研发费用由1.66亿增长至3.62亿元,研发费用率稳定在10%以上。
在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之下,公司也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在研发项目方面,公司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业强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浙江省重点科技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计划项目。
在专利方面:截至年6月30日公司已拥有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设计专利2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项,其中年1-6月,公司新增获得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新增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34项。
公司重视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投入研发场地与实验室建设。截至年6月底,公司研发人员占全部员工数量的30.65%,总数达到人,同比增长30.86%,此外公司也注重对研发人员的薪酬激励,平均薪酬同比提高14.61%。另一方面,公司目前拥有科研场地余平方米,建立了软件分中心、硬件分中心、可靠性测试部等研发测试部门,配备了国内外大量的先进的测试设备;拥有可靠性寿命实验室、工业通讯与网络实验室、信息集成与工厂建模实验室、工控安全实验室等系列专业实验室,并初步建设完成智能制造实验室,实现对流程制造环境模拟仿真验证。公司高素质的研发条件和人才资源铸造了公司持续自主研发的基础,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二)以控制系统为基石,“一体两翼”打造增长新曲线
公司以控制系统(DCS+SIS+PLC)为发展的基石,向下发展自动化仪表系统打造“工业触手”,向上发展工业软件打造“工业智慧大脑”,构建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主体、以自动化仪表系统和工业软件为发展点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公司一直深耕于流程型工业领域,沿着清晰的业务主线快速发展,以集散控制系统(DCS)起步,从工业3.0到“工业3.0+4.0”,从产品到“产品+服务”,由工业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加快发展成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赋能用户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工业企业高效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
1、工业3.0:国内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
根据睿工业统计,年,公司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28.5%,连续十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在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44.2%,在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4%,在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ARC统计,年,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22.4%,排名第二;核心工业软件产品先进过程控制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27%,排名第一。
年上半年,公司中标中国石化海南炼化万吨/年乙烯项目、广西华谊40万吨/年PVC及m大型聚合釜全厂智能控制系统、安徽泉盛化工航天气化炉DCSSIS一体化项目、中国石油吉林石化揭阳分公司60万吨/年ABS及其配套工程项目等项目,完成连云港石化万吨/年轻烃综合加工利用项目、陕西延长炼化公司智能工厂试点企业建设项目、中国石化茂名石化2#乙烯控制系统改造、中国石油抚顺石化过程控制系统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验收投运。
2、工业4.0:国内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先行者之一
公司已连续多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示范企业,先后承担了大宗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石化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百万吨级烯烃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高端炼化一体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等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年上半年,公司加快实施中石油广东石化万吨炼油、万吨芳烃、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智能工厂、山东神驰化工集团智能工厂等项目,打造多个石化行业示范型智能工厂;中控云化PLC控制系统在中煤集团智慧电厂开展试点应用;自主研发连续重整装置实时优化(RTO)项目在宁波大榭石化成功验收。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解决方案,与DSS(杜邦可持续解决方案)、天津石化、万华化学、新特能源、鹏飞集团等国内外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并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公司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了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和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其他包括行业监控系统和综合监控软件。DCS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应用在化工、石化、电力和制药等流程型工业领域,负责采集流程型工业中产生的大量的离散数据,并对工艺进行控制和监视,从而实现分散控制、集中操作的目的。公司在DCS领域主要由JX-XP和ECS-两种主流产品:1)JX-XP:主要面向中小项目,具备简单成熟的特点,并且能够支持多个常用通信接口、具备化工、石化、电力等行业的丰富算法库和使用经验;2)ECS-:面向中大型项目的标杆性产品,能够实现大规模的联合控制,并支持全荣誉系统结构、分区分域、多人组态、在线升级和扩容等功能,能够满足大型工厂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的需求。
安全仪表系统(SIS)主要是为了保障工厂安全运行,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冶金等多个领域,在工业生产期间提供对设备、人身、环境的安全保护,避免恶性事故发生。公司的TCS-是中高端SIS产品,于年3月获得了TVRheinland认证,既具备三重化、双冗余、五级表决架构等特征,适应工业恶劣环境,可在紧急停车系统(ESD)、燃烧管理系统(BMS)、火灾及气体检测系统(FGS)、大型压缩机组控制系统(CCS)等场合广泛应用,截止目前已在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能源、制药、冶金、压缩机组等行业取得了多套系统的应用业绩。
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主要是提供完全集成的解决方案,使集成系统具备控制功能、可视化、网络等多种功能,从而满足连续、半连续工业过程及大型基础设施场所的控制需求。公司的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产品主要包括GCS平台产品,是中控面向工厂自动化领域推出的产品,产品包括G5中大型混合控制系统和G3分布式控制系统,分别适用于中小型和中大型网络:1)G3系统:中小型分布式PLC系统具备体积小、功耗低、安装灵活和一体化程度高等特点;2)G5系统:全冗余中大型网络化PLC系统,具备高速逻辑与联锁控制能力、丰富的高阶函数运算和完整的控制策略,具备丰富的网络结构,并能适应多种复杂环境。
公司的自动化仪表产品涵盖了现场仪表产品线、智能控制阀产品线、信号链产品线、电气盘柜产品线等多类产品。伴随着公司向工业设备层的大力扩展,公司的自动化仪表产品矩阵日益丰富,截至H1,公司已经拥有了现场仪表产品线、智能控制阀产品线、信号链产品线、电气盘柜产品线等多类产品,其中现场仪表产品线主要提供智能压力变送器、流量仪表、物位仪表及解决方案等,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防爆和支持多种通讯方式的特点;智能控制阀产品线包括直行程控制阀和角行程控制阀产品,能够精准控制工艺参数,具备安全可靠的特点;信号链产品线涵盖安全栅、隔离器、浪涌保护器等产品,具备抗干扰与防雷防爆等性能。公司在设备层产品的进一步丰富,有助于形成设备层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强各设备间的兼容性,有助于公司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整套的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的工业软件包括实时数据库(RTDB)、先进过程控制(APC)、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仿真培训软件(OTS)四大类,年底公司完成包括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领域共计个APP应用开发。公司工业软件以RTDB为基础,以APC、MES和OTS等工业软件为主体,将各类工业软件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和制药等领域。ESP-iSYS作为公司实时数据库的代表性产品,能够实现流程工业企业连续生产过程中上万个过程参数的按秒级频率处理,能够实时存储、处理海量数据并完成实时数据与关系数据库的交互,具备丰富的接口并能实现双机冗余热备份;同时,海量的数据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数据,能够进一步反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过程;APC-Suite主要通过建立生产过程动态预测模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平稳运行,使过程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在总体经济效益最优状态;MES-Suite覆盖流程工业的计量、检测、调度、统计、分析和核算等管理业务,是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平台。
(三)“5S+PlantMate”线上线下齐发力,营销网络日益完善
良好的经营模式保障公司长远发展。在采购模式方面,公司的计划调度部门向采购部门下达采购指令,采购部门进行各类电子元器件、安全栅、电脑及配件等原材料的采购之后将物资入库;在生产模式方面公司采用自主生产模式,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分为标准化部件和定制化项目两部分,其中标准化部件生产过程中,计划调度部门首先下达相应的生产指令,模块制造部门在执行相应生产后将产品入库;定制化项目主要采用订单式的生产模式,销售部门在提交发运清单和测试管理单,项目总成部门在安排生产和测试之后将产品交付给客户。在销售模式方面,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兼顾经销模式,公司的直销模式分为两种:一是直接面向终端客户,公司与终端用户签署合同并提供产品;二是间接面向终端客户,公司与工程公司、设计院、自动化公司等总包签署合同,并在合同中体现终端用户信息,由公司根据终端用户定制化需求进行设计、安装、调试、投运后实现销售。
公司开创5S自动化管家店+S2B平台(PlantMate高端服务运营品牌)的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打造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公司通过PLANTMATE线上服务平台及5S线下门店,实现工厂移动管理,降低客户库存成本及资产折损率,实现服务全程可视化,集中营销资源,精准深度挖掘用户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需求,扩大销售辐射半径,持续发力中高端市场,实现了多个大客户战略合作及大项目网格化全覆盖管理。
1)在线下方面:公司在北京、沈阳、成都、广州等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设有5S自动动化管家店、分公司、办事处等机构,核心产品应用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主要化工园区打造5S自动化管家店(Sales产品销售、Spareparts备品备件、Service服务、Specialists专家、Solutions解决方案);截至年底,公司成功开设并全面运营覆盖全国主要化工园区的5S店家,遍布北京、沈阳、成都、广州等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地区,其中有7家5S店达到亿元销售额。
2)在线上方面:加快打造PlantMate高端服务运营品牌,建设PLANTMATE线上平台,PLANTMATE品牌源于中控在服务领域的业务延伸,是年创建的隶属于中控·SUPCON母品牌下的子品牌,PLANTMATE是为客户成就价值为导向的,面向流程工业解决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5S一站式服务平台,包括面向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工业控制、现场仪表系列产品、策略咨询、工程实施、诊断指导、运维保障等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构成的全覆盖要素,将助力工业企业客户达到优秀,走向卓越,共建智能化自动化产业新生态。
二、DCS行业龙头,核心受益于国内智能制造推进
(一)DCS主要应用于流程型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制造业升级推动DCS市场扩大,行业增速稳中有增。伴随着国内由“工业3.0”向“工业4.0”的制造业升级,DCS控制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国产化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市场结构由中低端DCS产品向高端化产品积极转型。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年我国DCS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87.43亿元,-年随着疫情态势的逐步好转,DCS市场规模有望维持5%左右的平均增速。
DCS主要面向流程型行业。流程型制造业是一种需要进行连续复杂生产的行业,其生产运行模式突出,具备原材料变化频繁、生产过程设计多种反应、机理复杂、生产过程连续等特点,任一工序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剩条生产线的过程,并难以进行各类参数、产品质量的实时全面监测。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和处理大量的离散型数据,而流程型行业恰恰产生离散的数据,所以DCS能够天然地与流程型行业耦合,主要应用于流程型行业。
化工、电力和石化行业是应用DCS系统最多的行业。DCS下游的重要行业包括化工、电力和石化三大典型的流程型行业,年这三个行业占DCS市场规模的总比重为80.7%,并具备持续增长的势头。此外,DCS在造纸、冶金、制药等领域也均有不同的应用。
安全事件频发提升工控行业景气度,国产替代逻辑利好国内DCS厂商。流程工业的规模大、生产过程长、风险点众多,一旦某个环节发生危险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引起大规模的严重事故,产生巨大损失。近年来全球工控安全事件报告数量攀升,由年的件增长至年的件,工控安全事件数量增长的背后反映了对更高要求的工控软件及工控技术的迫切需求,工控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自主可控是国家层面的另一需求,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与美国的技术制裁提升了工控软件的国产化需求,国内DCS控制系统厂商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DCS控制系统技术难度高,与下游行业联系较为紧密。首先,流程工业对DCS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DCS系统必须保障全天候工作8-10年才能满足流程工业的特点,并且要能够在流程工业中的各种高压、高温等恶劣环境中正常运行,才能得以正常应用;其次,DCS系统也需要具有很强的工作效率和计算能力,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地进行数据处理。另一方面,不同的DCS系统都具备比较强的行业属性,绑定下游行业,客户的迁移成本比较高。长年累月的数据和行业经验为该行业的DCS系统建立了丰富的数据库和算法库,提高了该DCS系统的专业性、可用性和丰富性,丰富的工艺经验与良好的工艺模型参
数成为DCS的重要护城河之一。
行业壁垒高筑,新进入者较为困难。除环境恶劣、设备稳定性要求高、用户群体忠诚等问题之外,DCS控制系统行业还具备三个特点:1、流程型工业具备大量的I/O节点,整体控制难度大,DCS控制设备厂家需要具备深厚的行业知识与分布式技术能力;2、DCS系统设计计算机、通信、自动化与具体行业等多方面的交叉知识,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高,研发人员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3、DCS产品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为下游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这要求DCS厂商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提供相应解决方案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进一步增强了老牌DCS厂商的口碑,新进入者难以打开市场。
(二)中控技术是国内DCS龙头,在石化和化工行业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中控技术在国内DCS控制系统市场份额逐年提升,龙头地位不断加强。公司充分发挥国内的工程师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了DCS控制系统从零到一的突破,陆续拿下国内的标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地位,实现了国产厂商对海外厂商的后发超越。截至年,中控技术在DCS控制系统市场连续十年市占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由年的13.0%逐步攀升至年的28.5%,市场龙头地位不断得以稳固。
国内DCS控制系统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院数据,年国内DCS市场CR4占比达到68%左右,分别为中控技术(27%,年公司DCS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8.5%)/艾默生(16%)/和利时(15%)/霍尼韦尔(10%);在以中控技术、和利时等第一梯队的DCS国产化厂商崛起的时候,艾默生、霍尼韦尔和西门子等早年进入我国的DCS海外巨头被迫降价,与此同时一部分产能差、技术低的小型DCS厂家逐步出清,形成了当前国内DCS控制系统行业中集中度较高的局面。日后,一方面流程型工业对DCS控制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当前头部DCS厂家的大客户资源稳固,获客能力不断提升。DCS控制系统在此背景之下或将呈现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
化工、石化是中控技术的优势行业,公司的领先优势明显。化工与石化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型行业,生产流程长、设计环节繁多,需要对大量的数据采集并对离散的生产参数进行控制,是DCS控制系统应用的典型行业,年国内石化和化工行业中DCS控制系统在整体DCS市场中占比达56.4%。其中,在国内化工行业的DCS控制系统中,中控技术独揽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市占率达到40.7%(年,中控在化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4.2%),远超第二名艾默生12.9%与第三名霍尼韦尔11.7%的市占率,龙头地位稳固;在国内石化行业DCS控制系统中,中控技术以29.7%的市占率位列第一(年,中控在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4%),其余市占率超过10%的厂商还有艾默生、霍尼韦尔及和利时三家企业,市场竞争格局比较明晰。
中控技术客户集中程度较低,与多个优质大客户深度绑定。据公司年年报披露,公司的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12.71%,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核、中海油等多个大型国有企业深度绑定,下游客户结构比较分散,对单一客户的依赖程度低,能够比较好地分散由少数客户带来的风险。同时,公司与下游的优质客户深度绑定也意味着下游客户的迁移成本高昂,从而提升了下游客户的粘性,为公司提供持续稳定的订单来源。
三、积极拓展产品边界,多产品协同提升公司竞争力
(一)SIS在工控领域具备刚性需求,国产化替代空间大
SIS(安全仪表系统,SafetyinstrumentationSystem)是中控技术除DCS之外的另一控制系统核心产品。SIS是自动化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指的是工厂控制系统中报警和联锁部分,由感知、控制和执行三个模块构成,主要包括传感器、运算器、控制器及相应的执行元件;安全仪表系统能够对整个流程进行监控,在工业流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异常值或特殊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报警或者做出恰当控制,从而达到预防事故或降低事故危害的目的。现在,SIS在化工、石化、电力等流程型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其他类型的工业生产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安全仪表系统具备多种良好特性,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安全仪表系统具备高可用性、高维护性、高容错性、快速的响应速度和安全的产品设计等多种良好的特征:高可用性和高维护性是保障安全仪表系统平稳、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基于多重冗余结构的高容错性提升了SIS的硬件故障裕度,保证单一故障不会导致SIS系统瘫痪;实时性要求SIS需要具备快速的响应速度,一般来讲SIS系统从输入变化到输出变化的响应时间一般在50~ms,小型SIS系统的响应时间通常会更短;此外,故障自诊断能力、产品安全设计和记录功能等都是安全仪表系统需要具备的特点。
安全仪表系统是预防系统发生事故的最后一道重要屏障。以石油化工企业为例,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下向上能够划分为七个等级,分别是过程工艺、DCS集散控制系统、操作员报警系统、SIS安全仪表系统、释放设备、物理保护层和紧急响应层。过程工艺层和DCS层在设计层面上保障系统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当事故一旦萌芽,操作员报警系统层对事故危险做出警示,并通知操作人员;SIS系统层作为事故发生之前的最后一道屏障,在事故发生初期做出一系列的预警、安全防护和应对措施,尽力消除危险事故。释放设备层、物理保护层和紧急响应层则是在事故真正发生之后,做出一系列措施尽量降低事故损失,属于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环节。
SIS国产化替代空间大。从SIS厂商的角度来看,国内SIS市场主要以外资品牌为主,本土SIS品牌主要是中控技术与和利时两家企业,共占据约三成市场份额。年康吉森占据26.4%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中控技术占据24.5%的市场份额(根据ARC统计,年中控技术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22.4%,排名第二),CR4的市场占有率63.6%。伴随着国内工控水平的提升、成本优势和相应的政策引导,国内SIS市场的国产替代步伐有望加速,本土SIS厂商发展空间大。
SIS主要应用于石化与化工行业,公司有望借助DCS优势打开国内SIS市场空间。分行业来讲,流程型行业的规模较大、生产线较长,有多个离散点需要进行监测,是SIS应用的主要场景;其中,SIS最主要集中于石化和化工两大流程型行业,这两个行业中应用的SIS占据SIS市场总规模的约七成。从产品使用角度来讲,SIS负责采集和监测数据,属于DCS的下一层,并与DCS层有大量的数据交互,所以SIS与DCS之间需要有较好的适配性,而同一厂家的DCS和SIS一般来说能够具备较好的适配性。中控技术作为国内市场的DCS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发挥自身龙头地位的优势,以DCS拉动自身SIS业务的普及与增长,并通过自身DCS与SIS产品之间良好的适配性和兼容性增加客户体验,提升客户忠诚度。
(二)自动化仪表打造“工业触手”,为智能制造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能制造系统中,自动化仪表是设备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采集参数与执行动作。在深耕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向上、向下延展产品矩阵,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覆盖了设备层、单元层和车间层。在设备层,公司的自动化仪表产品已经涵盖了现场仪表产品线(含智能压力变送器、流量仪表、物位仪表及解决方案)、智能控制阀产品线(含直行程控制阀、角行程控制阀)、信号链产品线(含安全栅、隔离器、浪涌保护器等)、电气盘柜产品线等多类产品,打通不同层级之间的连接,增强了各层级间兼容性,提升了公司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压力变送器和控制阀市场规模总计约两百亿,市场空间广阔。据工控网数据,年国内压力变送器市场规模为40.2亿元,同比增长9.2%;预计-年压力变送器市场规模保持3%的年均复合增速。
公司在压力变送器和控制阀产品上均进行了重点布局,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的自动化仪表产品主要包括压力变送器、控制阀、安全栅、变频器、过程控制器和无纸记录仪等产品,其中压力变送器和控制阀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分别属于自动化仪表中的现场测量仪表、现场控制仪表。其中,压力变送器主要应用于大型炼油、石化、电力、制药等企业,目前仍以海外厂商为主导,年横河、艾默生分别以28.6%和24.2%的市场占有率领跑;公司也在压力变送器方面进行积极的产能扩张,并投入研发新一代的高精度智能压力变送器、单晶硅压力传感器、核级变送器和支持窄带通讯的压力变送器等产品。
(三)工业4.0时代,工业软件迎黄金发展期
工业软件产品类别较多,公司主要覆盖生产控制类软件产品。根据赛迪顾问划分,工业软件能够细分为研发设计软件、生产控制软件、信息管理软件及嵌入式软件四大类,从各个细分领域横向比较来看,目前工控软件产品类别齐全但是发展不均衡。其中,生产控制类软件主要应用于石化、化工、电力和冶金等流程型行业中。公司的工业软件产品覆盖DCS、MES和PLC等生产控制类产品,并拥有OTS仿真培训软件与ESP-iSYS数据库产品等。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内工业软件市场潜力巨大。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预计年为亿美元;年国内共有人软件市场亿元,预计年为4亿元。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保持较高增速,-年和服增速13.06%,显著高于同期全球5.36%的年复合增速;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约占全球工业软件市场的6%,远低于我国工业产值在全球工业中所占比重,工业软件发展空间巨大。
工业4.0打开工业软件应用空间,公司的工业软件与控制系统协同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工业软件作为工业4.0时代的“智慧大脑”,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算法的赋能下可以解决更多生产中的问题,具备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决策的能力,工业生产中的控制主体逐步由人转向软件。公司大力发展以实时数据库(RTDB)为基础、先进过程控制(APC)、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仿真培训软件(OTS)为主体的四大类软件产品体系,形成了覆盖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工业软件,具备从软件层面上覆盖大部分生产流程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工业软件与控制系统之间的生产协同性。
MES软件属于一种承上启下的工业软件。MES向上对接ERP或PLM软件,向下对接PLC、DCS和SCADA等软件;目前国内MES软件产品品种较多,在流程型行业和离散型行业均得到了应用,但在其功能及行业侧重均有所不同。根据工控网的《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研究》数据,年国内MES市场规模26.8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流程型工业MES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5%至10.44亿元,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产品覆盖多个生产环节,积极打造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中间层。公司的MES主要是作为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中间层,在企业管理层和生产控制层之间起到连接信息沟通和管理的作用,为企业打造更快反应、精细化管理、统一调配的信息化环境。公司以MES-Framework产品为中枢,覆盖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生产统计管理、运行绩效管理、操作管理、设备状态监测及管理、能源管理、物流数据校正、物流移动与跟踪、计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综合展示十二个生产环节。根据工控网数据,年公司在国内MES市场占比4.5%,位列第四名,未来伴随着公司凭借自身的科研实力与行业经验,有望以DCS和SIS业务为突破口,进一步将MES产品推向市场。
APC和RTO是工业4.0时代的重要软件,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先进控制(APC)技术是流程工业企业智能工厂的核心技术之一,通常在DCS、PLC和FCS等常规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使用,采用多种策略提高复杂工业过程的品控、风控和稳定性控制,降低劳动成本,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在工业4.0时代,伴随着工业生产智能化的进一步提升,APC和RTO能够显著改善各个生产环节,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是工业4.0时代不可缺失的重要软件。
APC回收期短,能够降低5%以上的生产成本。先进控制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的高新技术,目前全球流程工业投用的先进控制系统已超过00套,投资回收期通常少于1年,可平均降低5%以上的生产成本。
中控技术的APC技术实力领先。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和实施先进控制技术,是国内领先的先进控制技术、软件和服务供应商,是先进控制与优化国际标准ISO-1和国家标准GB/T.1-的制作者。年公司APC产品和RTO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为26%,均排名第一;年,公司APC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7%,继续保持国内排名第一的位置。
四、中控技术:强β行业的强α,“一纵一横”发展空间大
(一)行业强β:工业4.0时代,工控行业景气度长期持续
工业4.0推动自动化水平提升,工业智能化推动设备更新换代进程。工业3.0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大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表设备得以应用;工业4.0主要将实现生产的智能化,突破的重点由自动化设备转移向智能化软件,通过把行业知识和经验写入智能软件,实现降本增效、安全可控、绿色环保的智能化生产过程。在工业3.0迈向工业4.0的过程中推动了工业系统自动化的进一步升级,扩大了DCS控制系统的需求,为DCS厂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另外智能化工业软件的市场将会快速扩张,给APC、MES等工业软件带来机会,而智能化工业软件的进步也会倒逼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表设备,促使原来的设备与工业软件进行适配、优化,甚至实现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中控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3.0+工业4.0”产品及解决方案架构体系,逐步由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发展成服务于流程工业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新一代工业革命。
多产品布局顺应工业4.0趋势,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在工业4.0时代中,工业软件作为工业生产系统的“智慧大脑”,在很大程度上接手了过去由人负责的生产环节,负责进行生产决策和资源调控;DCS控制系统作为工业生产的“神经中枢”,负责进行全局的信息交互和协调,在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解决了单靠人无法控制大规模生产的难题;安全仪表系统与各类智能化零部件作为“工业触手”,负责采集离散的多点数据,并且精准地执行由工业软件传达的相应操作。中控技术在工业控制的多方面进行布局,一方面打通了多环节产品的兼容性,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进一步稳定、扩大了客户群体,提高了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了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议价能力,同时以拳头产品同步带动新业务线的快速发展,巩固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
(二)公司强α:未来空间“一纵一横打开成长新曲线
我们认为公司的发展逻辑应该从“一纵一横”两个维度看待,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