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唐婕,张峰,郭建奇)
1.氢能产业已初步迈入商业化阶段
1.1.发展氢能产业,推动能源体系深度变革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使用过程无污染、无碳排,与我国双碳目标既定方向一致;良好的理化性质使其可以参与替代化石能源,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且氢气制取方式多样,可以增强能源体系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变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1.1.发展氢能产业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契合
氢能是清洁、低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额外污染,也不产生CO2排放。按照氢能的制取方式,可将氢能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其中,(1)灰氢:从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碳排放强度高;(2)蓝氢:化石燃料制氢+CCS(即碳捕集技术)制取的氢气,碳排放强度低;(3)绿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几乎没有碳排放。氢能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部分制氢过程可能产生碳排放,但未来随着绿氢的推广,氢能产业的碳排放预计将显著减少,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据IEA预测,-年,氢能在全球降碳行动中的累计贡献度为6%。
在碳中和背景下,碳排放是能源利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我国当前面临着较大的降碳压力。年9月,我国提出、及年碳达峰碳中和具体目标,其中要求单位GDPCO2排放比年下降18%;而到年,要求单位GDPCO2排放比年下降65%以上,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因此,发展氢能产业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契合。
1.1.2.发展氢能产业能减轻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40%。而氢气的单位热值为MJ/kg,是传统能源汽油和天然气的3倍多,同等质量的氢气燃烧效率更高,可在交通运输等领域替代石油等传统能源,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1.1.3.发展氢能产业可增强能源体系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增速较快,-年5年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CAGR达到18.9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CAGR达到23.82%,清洁能源消纳工作始终是做好风光发电的重要一环。由于氢气的制取、储存方式多样,可与能源体系中的不同部门相连接,利用氢能可以增强能源体系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体系与现有体系的最大不同在于利用不同的能源供应交运、建筑和工业领域,特别是在电力、热力、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输配上采用不同的能源网络。当前的能源体系严重依赖于化石能源,而未来氢能可以联系不同层面的基础设施,在能源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氢气要体现出能源属性,密切需要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发展,二者可以实现氢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同时燃料电池也可以使用天然气、甲醇等。
1.2.氢能产业已初步商业化,发展脉络愈发清晰
氢能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上层规划日益明确,我国也已开始具备将氢能产业商业化的能力,产业结构逐渐清晰,我国有能力参与到全球氢能产业的建设进程中去。
1.2.1.从中央到地方,产业政策持续完善
我国早在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中就提出发展制氢制取、储存和输配技术,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发展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氢能领域相关政策频繁出台,“制、储、运、用”四大环节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我国已在氢能产业部分环节提出明确发展目标,今后十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万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下称《路线图2.0》)中提出,到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左右,到年达到万辆左右;年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超过1万套/企业,年超过10万套/企业。另外,规划中还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冷启动温度、续航里程、经济性、寿命和成本等性能参数提出了发展目标,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商业化。
1.2.2.产业链条逐步打通,技术路线日渐明确
目前氢能产业已经开始形成“制、储、运、用”四大环节,氢能的利用方式逐渐多元化。上游制取环节,目前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等方式;中游储运环节存在气态、液态、固态等方式,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要部分;下游应用环节,当前氢能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未来有望扩展为交通、工业、建筑、储能等多领域。
1.2.3.补贴政策思路转变,以奖代补推动示范群发展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购置补贴为主,近几年补贴力度逐年退坡。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动力电池组能量来确定补助金额。到年,国家逐渐确定了完整连续的补贴政策,即以纯电续驶里程为标准,年最高额的补助金额为每辆6万元,实现这一金额的标准为纯电动续驶里程大于等于公里。年、年补助标准分别在年的基础上减少10%、20%。到年最高额的补助金额为每辆4.4万元,较年下降了26.7%。此后的两年间政策稳定,到年出现明显政策退坡趋势,最高额的补助金额为每辆2.5万元,且实现这一金额的标准也上升到纯电动续驶里程大于等于公里。年这一数额进一步减少到2.25万元每辆,年减少到1.26万元每辆。
氢能、燃料电池领域补贴政策近两年出现转变,以奖代补、积分制等新形式出现。在年以前氢燃料电池的补贴政策与新能源汽车类似,都是分车型制定相应补助标准。年出台《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后,年又相推出了5示范城市群。此后,氢能源燃料电池的补贴政策倾向于使用以奖代补、积分制等新手段。对比来看,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单一的车辆购置补贴政策,氢能产业补贴政策构建了涉及企业、产业、研发、推广、标准制定等全覆盖的补助体系。
1.3.全球氢能产业年前瞻:清氢社会,碳和未来
全球社会在碳中和背景下,也已经开始布局氢能产业,部分欧美国家走在发展前列。展望未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或将显著降低,化石能源制氢将逐渐被可再生能源制氢取代。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年全球加氢站数量或接近年的4倍。IEA报告显示,各国氢储能项目基本都预计在年前陆续启动。
1.3.1.全球氢能产业现状概述
当前全球制氢技术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天然气、煤炭、石油制氢的比例合计为78.6%。工业副产氢为第二大制氢方式,占比21%,CCUS技术的运用以及电解水制氢的比例都很微小。
电解水制氢作为未来理想的制氢方式,年全球装机规模已达到.68MW,-年装机规模CAGR达到12%。分地区来看,欧洲电解水制氢规模最大,年为.36MW;我国在过去几年开始逐步推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年装机规模从1.84MW快速提升至23.47MW。目前电解水制氢方式中,碱性电解槽制氢仍然是主流,年全球范围内装机量为.76MW;但年以来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装机量规模提升较快,年已达89.26MW。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和加氢站建设方面,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共3.48万辆,加氢站共座。其中,中、美、日、韩、德国发展较快,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合计占全球95%(占比分别为24%/27%/12%/29%/3%),合计加氢站数量占全球79%(占比分别为16%/12%/25%/9%/17%。
1.3.2.全球氢能产业展望
展望未来,全球氢能需求预计将快速提升,其增量需求主要来源于氢能在传统炼化和工业领域之外的应用,如交通运输、电力、建筑等。据IEA预测,到年,全球氢能需求将超过2.1亿吨,相比年的万吨增长.97%,年化增长率为9.06%.氢能制取方面,-年CCUS技术和电解水制氢技术预计也有较快增长,IEA预测年化石能源制氢+CCUS规模预计将达到万吨,电解水制氢规模预计将达到万吨,两类制氢方式合计占比将超过70%,摆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为主的现状。
据IEA预测,-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将从3.2~7.7美元/kg下降到1.3~3.3美元/kg,制氢成本更具优势。同时,未来随着碳捕集技术的发展,制氢过程将会更加清洁环保,-年,碳捕集量将从8百万吨增加至19亿吨。从各国的制氢规划项目来看,年之后电解法制氢成为主流,主要拟实施的方案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碱性电解槽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槽。规划中的化石能源制氢项目,也都辅以CCUS技术,以减轻制氢项目的碳排放强度。
全球主要国家已出台加氢站规划建设目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年全球加氢站数量将维持高增长态势,到年将达到座,CAGR为25%。并且,很多国家已开始着布局氢储能产业,荷兰、瑞典、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将在未来几年布局多氢储能项目。
2.氢能应用体系:能源属性越来越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