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五月,上海锦江饭店的小卖部处,一个穿着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男子正好奇地打量着桌子上的各种小玩意。
不到片刻,男子便大手一挥,“帮我把这些东西通通打包起来。”无法理解,是在场的工作人员听到这一要求后的第一反应。
要知道,他们眼前的这位人物可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总统,谢赫·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
外宾来华,他完全可以要一些价值更高的物件,眼下这些不过是几个普通的物件而已。
只是,出于职责,在场的工作人员只得一一照做。
那么话说回来,一国总统为什么会单纯执着于这么几个简单物件?
他此番前来上海的根本缘由又是什么呢?
阿联酋访华,专机竟然带活羊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彼时正值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为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中国主动出击开始和外邦建立友好关系,众多阿拉伯国家亦在其列。
而同样,那时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急需和外邦建立友好关系,扎耶德的上海之行便是为发展外交而来。
和众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实际上扎耶德第一站到访的是北京。
阿联酋富庶是出了名的,但富庶到这个地步,众人属实还是没想到。
极尽豪华,是工作人员接到扎耶德一行人的第一反应。
年5月的一天,到指定时间后,两辆专机缓缓降落到了首都机场。待飞机停稳当,中方外交工作人员即刻迎上前去。
片刻后,扎耶德从其中的一辆专机中缓缓而下,随扎耶德出来的还有他的几个儿子以及阿联酋的代表团。
反观另一辆专机,搭载的是扎耶德的服务人员、厨师以及几头活羊。
一国总统访问外邦,携带代表团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带着私人厨师,乃至几头活羊,这又算是怎么回事呢?
扎耶德建国,雷厉风行施新政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回看过去,曾经刚上任的扎耶德肯定想不到,他竟会带领着昔日那个破败不堪的国家冲出重围。
说起来,扎耶德登上总统之位,也是一段颇为励志的故事。
乱世造就英雄,年5月6日,扎耶德出生于阿布扎比酋长国一个颇为富庶的家庭。
优质的教育,丰富的成长经历是富人的标配,扎耶德也不例外。
毕业后,扎耶德选择了从政,32岁之际,扎耶德当选为地方省长,地方大小事宜全权由扎耶德负责。
因着工作缘故,在职期间,扎耶德经常去往英法美等国家交涉政治事宜。
彼时,阿布扎比酋长国内忧外患,民心不稳,党派纷争严重,国家政治制度、各大法规还没有完善。
反观英法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基础建设早已完善,政治制度也已非常成熟。
如此,将阿布扎比酋长国建设成英法美等国家的样子,成了扎耶德既定的目标。
回国后,扎耶德即刻动工,积极调研民意,搞基础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只是,理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
蛀虫到处都是,此时的阿布扎比酋长国也是如此。
扎耶德在积极搞国家建设的同时,相关人士也在不余遗力地搞破坏,至于缘由,不过是相关法规干涉到了其利益。
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大局之间,这部分人果断选择了前者。
碍于这部分人的从中作梗,扎耶德的各种政策推行得可谓是十分艰难。
凡事要想得,必定得有舍,国家大局面前,个人利益微不足道,即便担负骂名,扎耶德也得硬着头皮做下去。
扎耶德决定反击,年,扎耶德果断出手,推翻了其兄沙赫布特,一举登顶阿布扎比酋长国酋长。
年,在扎耶德的带领下,一个新国家建立,这个国家便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扎耶德任开国总统。
扎耶德胜任开国总统之时,也是其各种麻烦缠身之际。
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民心不稳,敌对势力也仍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
即刻将国家经济发展起来,稳定民心是扎耶德的当务之急。
好在阿联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
根据最初规划,扎耶德意欲通过向别国出售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拉动国家GDP,尽快带百姓脱离贫困局面。
只是大力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必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且后期修复环境又是一大笔不小的费用,再者,这一举措极有可能在民众处落下话柄。
但事有轻重缓急,当下该取谁舍谁,显而易见。
为尽快让国家摆脱困局,扎耶德只得悉数将各种骂名担下,毅然实施各种新政,积极鼓励开发。
结果都在意料之中,凭借着天然气、石油等资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很快就脱离了贫困处境,成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庶国家。
但同时环境问题亦是持续存在,百姓们抱怨不止。
打开新大门,中国美食引人醉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国际实力,扎耶德开始积极发展外交。
而彼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时期,也急需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如此便促成了两国之间友好访问的局面。
至于扎耶德来我国出访,带着自己的专业厨师团队乃至几只活羊,是为凸显自己的底气和实力,也和他们的习惯有关。
待扎耶德一行人下飞机后,出于尊重,中方工作人员并没有多加询问,只是按照预定流程将其安排到了指定地点。
和中方工作人员预期中的一样,扎耶德刚入住,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首先便是饮食问题。
扎耶德方面明确提出,他们不吃中餐。
拒绝缘由是自己从未碰过中餐,不适应中餐的风格,担心吃了中餐会引发身体不适。
好在扎耶德的儿子出面了,到底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看父亲不吃中餐,两个儿子好言相劝道,“既然来了中国,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中国的食物呢?”
但很显然,扎耶德并不接受这一套说辞,仍旧自顾自地吃着自己的阿餐。
如此,宴会厅便出现了一边是扎耶德的儿子们和代表团吃中餐,一边是扎耶德在独自享受着阿餐这一场景。
常言道,入乡随俗,或是意识到自己这一行为属实不妥,数日后扎耶德便也试着加入了中餐行列,跟着儿子及代表团们开始试吃中餐。
偏见害死人,不吃不知道,一吃新世界大门就此打开。
扎耶德断然没有想到,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中餐,里面竟大有乾坤。
也就是这一试吃,才造就了扎耶德之后在上海的那一“奇景”。
不过就是一团简单的丝状物,怎么入口就即化了呢?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青菜,怎么到咽喉处才察觉到其中诱人的味道呢?
中方厨房是怎么把肉做到肥而不腻的呢?扎耶德吃了多少道菜,便生出了多少个疑问。
只见其脸上一会眉头紧簇,在细细思索着什么,一会又双眼紧闭,慢慢感受着味蕾带给其的绝美体验。
但有一点一致的是,几乎吃完每一道菜,扎耶德都会竖起大拇指。
最后,反倒惹得几个儿子挺不好意思的,直言父亲好似没见过世面一样。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数日后,出访北京的日子结束,扎耶德一行人开始动身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上海。
看得出来,扎耶德当真是极为认可中国美食。
在离开北京之前,为表示对中方人员的感谢、肯定中方厨师的付出,扎耶德豪掷6万美元以作为小费。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到北京来吃中餐。”临行前,扎耶德念念不忘道。
最后,扎耶德为中方人员赠上了准备多日的赠礼:一只纯金打造的孔雀。
整只孔雀金碧辉煌,熠熠生辉,连嘴巴处都镶满了宝石,无不彰显着石油大国的豪气。
其后,我方以一幅绣着扎耶德头像的巨幅苏绣作为了回赠。
苏绣,作为四大名绣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娟秀、静美、灵动是苏绣的典型特点。
“实在是太贵重了。”从见到苏绣第一眼到最后将其搬上专机,期间扎耶德的眼神始终都没离开过这幅苏绣。
最后还是儿子提醒父亲,“以后有的是时间看,”扎耶德这才收回目光。
“我送给中国的礼物,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中国送给我的这幅苏绣是不论有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临上飞机前,扎耶德极尽虔诚地表示了对中方的感谢。
现今,扎耶德所赠的这只金孔雀正完好无缺地摆在博物馆里,而中方赠给扎耶德的苏绣,扎耶德不论走在哪里,都会将其带在自己身边。
商品太精美,豪掷万金搬空店
数日后,扎耶德一行人安然踏足上海,入住到了上海锦江饭店。
不同于北京的庄严肃穆,上海更具现代气息,是年轻人更为喜欢的地方。
中国已从沉睡中苏醒,开始了大范围的发展建设,他们是知道的。
但短短数年时间,中国能建设到当今这个地步,扎耶德显然是没料想到的。
小巷处,所到之处,无不是窗明几净;百姓生活井然有序,烟火气息十足。
市区处,高楼大厦林立,一片欣欣向荣之色,上海的繁华美丽,超乎了扎耶德的想象。
人类的喜好并不相通,很显然,扎耶德的儿子并不在乎这些。
待扎耶德反应过来时,几个儿子早已跑到了锦江饭店外面的小卖部里,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里面陈设地各种新奇玩意儿。
奈何碍于自己手上没钱,男孩们纵是有心想拿走这些物件,但亦无力将其带出小卖部。
终于到了晚上就餐时间,和北京一样,上海锦江饭店也是呈上了当地特色菜肴,以盛情招待扎耶德一行人。
赞不绝口是扎耶德及代表团在就餐过程中最大的感受,但反观几个儿子,一直是一派闷闷不乐之相。
细问才知,原来几个小家伙当下正心心念念着饭店外小卖铺里的那几个玩意儿。
“不就是几个简单的玩具吗,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带着疑惑好奇,扎耶德和儿子来到了小卖部处。
这不来不知道,一来只见货架上的这些商品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颇具中国特色。
就在扎耶德还在细致欣赏这些物件时,工作人员适时地走了过来。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一些本没有生命力的小商品,顿时趣味丛生,好似下一秒就会振翅高飞一样。
如此,不仅仅是扎耶德的几个儿子坐不住了,扎耶德也属实按耐不住了。
“把这些东西统统打包起来,带回阿联酋。”
扎耶德出手豪迈,工作人员自是知道的,但豪迈到这个地步,工作人员属实没想到。
最终,扎耶德共消费了56万美元,几近把整个小卖铺都搬空了。
离开小卖部前,扎耶德甚至还不忘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直言要不是他们,自己断不可能知道中国的历史竟这么深厚,中国的文化竟这么博大精深。
确实如此,相比于中国上下年的历史,阿联酋建国还不到百年时间,扎耶德深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便不足为怪了。
访问事宜结束后,扎耶德一行人安然踏上专机返回了阿联酋,访问事宜算是告一段落。
访问事宜结束了,但回国后的煎熬才刚刚开始。
原来,一些随从人员因太过想念中国美食,一度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无奈之下只能通过一些图片来缓解思念之情。
年11月2日,扎耶德因病逝世,享年86岁。而其后,扎耶德到访中国的这段历史,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