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初三一模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a40
一、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5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是
A.雨水B.空气C.石油D.氧气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B.AlC.OD.Fe
4.为了防止佝偻病,青少年需要摄入的元素是
A.锌B.钙C.铁D.钠
5.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B.食盐水C.石灰水D.蔗糖水
6.被称为抗癌食品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
A.单质B.原子C.离子D.元素
7.下列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O2B.2O2C.2OD.2O3
8.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CH3CH2OHB.COC.CO2D.CaCO3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D.过滤
10.氧化铝(Al2O3)可作耐火材料,其中Al的化合价是
A.+1B.+3C.+5D.+7
11.下列不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果皮B.旧书本C.易拉罐D.塑料饮料瓶
12.铝片能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抗腐蚀性
13.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硫酸钙CaSO4B.氯化锌ZnClC.碳酸钾KCO3D.氢氧化铜CuOH
14.小苏打在加热时反应:,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5.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
A.肥皂水B.食盐水C.苏打水D.蒸馏水
16.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2+NaOH=Na2CO3+H2OB.Mg+H2SO4=MgSO4+H2O
C.4Fe+3O22Fe2O3D.3CO+Fe2O32Fe+3CO2
17.下列关于2H2+O2H2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水B.反应前后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C.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D.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8.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或干冰)用途的是
A.用作气体肥料B.用作燃料
C.生产碳酸饮料D.用于人工降雨
19.氮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氮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7B.元素符号为N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20.人体内部分液体的正常pH范围见表。
液体
pH范围
血浆
7.35~7.45
胃液
0.9~1.5
胆汁
7.1~7.3
胰液
7.5~8.0
其中显酸性的是
A.血浆B.胃液C.胆汁D.胰液
2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引发水体污染
B.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丰富
C.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D.自然界的水经自来水厂处理后可得到城市生活用水
22.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B.测定气体的溶解性
C.闻气体气味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2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用作溶剂B.氯化钠用作调味剂
C.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24.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
B.在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通过升温可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向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5.工业合成甲醇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醇的分子式为CH4O
B.反应物甲、乙均为化合物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中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7.猕猴桃和香蕉等水果常用乙烯(C2H4)催熟。
(1)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2)猕猴桃和香蕉等水果是人体获取________填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28.水银(Hg)温度计利用了汞“热胀冷缩”的现象。
(1)汞的“热胀冷缩”是温度变化时,_______(填序号)发生了变化。
A微粒大小B微粒数量C微粒间距
(2)水银温度计被打碎,可在汞表面覆盖硫单质,反应生成硫化汞(Hg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9.中国考古专家在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1)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面具锈迹斑斑,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
(2)研究人员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初步判断三星堆4号坑属于商代晚期。已知碳14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30.蒸汽眼罩可以缓解眼部疲劳,其发热体中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氯化钠和碳粉等。利用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产生的能量,使水变为水蒸气。
(1)铁与氧气、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吸热”或“放热”)反应。
(2)取发热体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科普阅读理解]
3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黄曲霉毒素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物质之一、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共17种,其中AFB1(化学式为Cl7H12O6)是一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大量存在于霉变的大米、花生中。
花生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花生油中常含有黄曲霉毒素。大米也会因储存不当而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需加热到℃以上才能被破坏。将大米煮成米饭只能去除约2%的黄曲霉毒素。
为了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国际上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为0.02mg/kg。
紫外辐射法是一种常见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利用不同波长的紫外光对花生油照射相同时间,测得照射前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AFB1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表一不同波长紫外光对样品中ABF1去除情况
波长
含量
nm
nm
nm
照射前AFB1含量/(mg/kg)
79.39×10-3
79.39×10-3
79.39×10-3
照射后AFB1含量/(mg/kg)
35.20×10-3
2.88×10-3
70.10×10-3
氨气熏蒸法也可以降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氨气与食品中的水结合后和黄曲霉毒素发生反应,去除了黄曲霉毒素。科研人员在40℃条件下,用氨气熏蒸含水量为20%的花生48h,,测得不同浓度氨气对花生中黄曲霉素AFB1的去除率,如下图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AFB1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为防止花生霉变,应在_______环境下保存。
(3)利用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AFB1,最好选用的紫外光波长是_______
(填序号)。
AnmBnmCnm
(4)由图1可知,氨气浓度对花生中黄曲霉素AFB1去除率的影响是:在熏蒸温度40℃时,熏蒸时间48h,花生含水量为20%的条件下,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体健康
B将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可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
C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01mg/kg的花生油符合国际标准
[生产实际分析]
32.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中发生的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SO2
(1)将硫铁矿粉碎再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
(2)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④中反应为:X+2FeCl2=2FeCl3,X是_______(填化学式)。
(4)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其意义是_______。
33.由原盐(主要成分为NaCl,含有少量MgSO4、CaCl2等杂质)生产药用纯净氯化钠工艺流程如下:
(1)滤液酸化中使用的酸最好选用_______(填“盐酸”或“硫酸”)。
(2)生产流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步骤是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4.实验室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A
B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乙中的现象是木炭燃烧、_______。
(1)仪器b的名称_______。
(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丙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是__。
3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现象
原理及结论
(1)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塞紧胶塞
一段时间后,CO报警器发出报警声
蜡烛燃烧有CO生成
(2)蜡烛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_______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3)将澄清石灰水推入瓶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实验分析:通过该实验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
3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试管A、B中空气,白磷、红磷均为足量。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
(1)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
(2)待A试管冷却,将其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取下胶塞,能看到_______。
37.完成实验,补全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装置及操作
X溶液是____
现象
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
碘几乎不溶解,高锰酸钾全部溶解
_______
结论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_______
分子在不断运动
38.研究碳酸钠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20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
(2)试管a中,滴入酚酞后的溶液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3)试管b中的现象是_______。
(4)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科学探究]
39.实验小组进行“蓝瓶子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打开磁力搅拌器,搅拌
溶液为蓝色
停止搅拌,静置
溶液褪为无色
打开磁力搅拌器,搅拌
溶液变为蓝色
停止搅拌,静置
溶液褪为无色
影响溶液褪色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在碱性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亚甲基蓝溶液(蓝色)亚甲基白溶液(无色)
改变条件,按上述装置及操作进行对比实验,第一次褪色时间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NaOH质量/g
温度/oC
搅拌时间/s
搅拌转速/r/min
褪色时间/s
①
1.0
25
60
90
②
2.0
25
60
68
③
3.0
25
60
40
④
20
35
60
45
⑤
2.0
45
60
23
⑥
2.0
25
20
39
⑦
2.0
25
(1)搅拌的作用是使溶液与_______充分接触。
(2)设计对比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
(3)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升高,能使溶液褪色更快”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填编号)。
(4)实验的结论是:影响溶液褪色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
(5)实验发现随着变色次数的增加,褪色时间越来越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应对废液中的氢氧化钠进行处理,可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40.氢化钙(CaH2)可用作干燥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现有2.1g氢化钙,理论上可吸收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5分。)
1.A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2.D
A、雨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杂质,物质种类不是一种,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物质种类不是一种,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等多种物质,物质种类不是一种,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3.C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
4.B
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此选项错误;
B、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防止佝偻病,青少年需要摄入的元素是钙,此选项正确;
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此选项错误;
D、钠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元素,存在于人的所有的细胞之中,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此选项错误。
故选B。
5.A
A、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错误;
B、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D、蔗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A。
6.D
生活中提到的补铁、补锌、补硒,补的都是元素,故选:D。
7.B
A、表示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A错误。
B、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表示两个氧分子,B正确。
C、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表示两个氧原子,C错误。
D、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表示两个臭氧分子,D错误。
故选:B。
8.A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H3CH2OH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A。
9.B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B
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Al的化合价=[0-(-2×3)]÷2=+3。故选B。
11.A
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根据不同的种类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旧书本、易拉罐、塑料材质饮料瓶等都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应该进行回收处理。但是果皮这类生活垃圾则不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重点是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12.C
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性质。
铝片能压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C。
本题考查金属的物理性质。
13.A
A、硫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CaSO4,故A正确;
B、氯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ZnCl2,故B错误;
C、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K2CO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故C错误;
D、氢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u(OH)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故D错误。
故选A。
14.B
该反应是NaHCO3反应生成Na2CO3、H2O、C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
故选B。
15.A
鉴别不同的物质要根据其本质特征的不同选用适当的试剂,硬水和软水要用肥皂水鉴别。
通常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向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很少的为硬水。
故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区别或鉴别不同的物质要根据这些物质的本质特性,本题难度较小。
16.D
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应该为CO2+2NaOH=Na2CO3+H2O,错误。
B、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错误。
C、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错误。
D、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17.D
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x2):32=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B
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
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
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
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用作气体肥料、生成碳酸饮料、人工降雨都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用作燃料不属于二氧化碳(或干冰)用途,因为二氧化碳没有可燃性。
故选:B。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9.C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7,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N,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氮,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B
pH大于7,显碱性,小于7显酸性,等于7显中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B。
21.B
A、根据水体的污染源分析;
B、根据淡水资源的状况分析;
C、根据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分析;
D、根据自来水的净化分析。
A、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引发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分布不均,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自然界的水经自来水厂处理后可得到城市生活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本题通过水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多,但难度不大,应归纳、学习水的知识,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22.D
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不能将三者鉴别,选项错误;
B、空气、氧气都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能力不强,测定气体的溶解性,不易将三瓶气体鉴别,选项错误;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闻气体气味不能将三者鉴别,选项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能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为氧气,使木条立即熄灭的为二氧化碳,能鉴别,选项正确。
故选D。
23.C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A正确。
B、氯化钠用作调味剂,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
D、氧气用于供给呼吸,D正确。
故选:C。
24.D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不符合题意;
B、在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呈上升趋势,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通过升温可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向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25.B
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醇,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H4O。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其分子式为CH4O,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所以乙属于单质,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中甲(CO)、乙(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1).石油(2).CH4+2O2CO2+2H2O
①、常见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②、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产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27.(1).1:2(2).维生素
详解】(1)1个乙烯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2:4=1:2;
(2)猕猴桃和香蕉等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28.(1).C(2).
(1)汞的“热胀冷缩”是温度变化时,汞原子本身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汞原子的数量不会增减,汞原子之间的间距会发生了变化;故填:C。
(2)汞表面覆盖硫单质,汞与硫反应生成硫化汞,其化学方程式为:。
29.(1).黄金金属活动性弱,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青铜中金属活动性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2).6
(1)金属活动性越强,越活泼,越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面具锈迹斑斑,黄金面具仍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黄金金属活动性弱,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青铜中金属活动性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故填:黄金金属活动性弱,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青铜中金属活动性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14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6,故填:6。
30.(1).放热(2).
(1)根据利用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产生的能量,使水变为水蒸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取发热体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进行分析解答。
(1)利用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产生的能量,使水变为水蒸气,说明铁与氧气、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2)取发热体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①放热;②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普阅读理解]
31.(1).三(2).干燥(3).B(4).氨水的浓度越大,黄曲霉素的去除率越高(5).BC
(1)AFB1(化学式为Cl7H12O6),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花生在30℃-38℃、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为防止花生霉变,应在干燥的环境下保存。
(3)利用紫外光照射去除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AFB1,三种波长照射后AFB1含量/(mg/kg)分别为:nm—35.20×10-3;nm—2.88×10-3;nm—70.10×10-3;
最好选用的紫外光波长是nm,故选B;
(4)由图1可知,氨气浓度对花生中黄曲霉素AFB1去除率的影响是:在熏蒸温度40℃时,熏蒸时间48h,花生含水量为20%的条件下,氨水的浓度越大,黄曲霉素的去除率越高;
(5)A、黄曲霉毒素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最主要的物质之一,黄曲霉毒素能损害人体健康,选项正确;
B、将大米煮成米饭只能去除约2%的黄曲霉毒素,将霉变大米煮熟后食用,不可避免黄曲霉毒素中毒,选项错误;
C、国际上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大含量为0.02mg/kg,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01mg/kg的花生油符合国际标准,选项正确。
故选BC。
[生产实际分析]
32.(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利于反应充分进行(2).Fe2O3+6HCl=2FeCl3+3H2O(3).Cl2(4).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1)硫铁矿粉碎变为粉末,增加了反应物接触的面积,利于反应更加充分进行,减少反应时间;
(2)根据题目信息4FeS2+11O22Fe2O3+8SO2,焙烧后的固体主要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后有2个铁原子和6个氯原子,反应前目前有2个铁原子和4个氯原子,因此还需要2个氯原子,正好组成一分子氯气,所以X为氯气;化学式为:Cl2。
(4)尾气主要是焙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因此需要尾气处理;
33.(1).盐酸(2).过滤(合理即可)
(1)滤液酸化中使用的酸最好选用盐酸,因为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故填:盐酸。
(2)过滤是固液分离的操作,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过滤。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4.(1).酒精灯(2).(3).发出白光(4).试管(5).(6).紫色变红色
A(1)仪器a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1)仪器b的名称是试管;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3)丙的试管中进入的二氧化碳能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溶液颜色变化是紫色变红色。
35.(1).三口瓶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2).CO2+Ca(OH)2=CaCO3↓+H2O(3).碳、氢
(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蜡烛熄灭后,冷却至室温,三口瓶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6.(1).A中的白磷燃烧,B中的红磷不燃烧(2).水进入试管,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
(1)A中的白磷和B中的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是实验A中的白磷燃烧,而B中的红磷不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A中的白磷燃烧,B中的红磷不燃烧。
(2)足量的白磷燃烧耗尽了试管中的氧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且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故填:水进入试管,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
37.(1).稀盐酸(或稀硫酸)(2).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3).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结合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碘几乎不溶解,高锰酸钾全部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①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则X溶液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②碘几乎不溶解,高锰酸钾全部溶解,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③一段时间后,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
故答案为:①稀盐酸(或稀硫酸);②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③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金属活动性应用、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8.(1).2g(2).碱(3).产生白色沉淀(4).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所以20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g×10%=2g;故填:2g。
(2)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试管a中滴入酚酞后的溶液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碱。
(3)试管b中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4)试管c中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科学探究]
39.(1).氧气(2).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的浓度对溶液褪色快慢的影响(3).②④⑤(4).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5).溶液中的葡萄糖因反应不断消耗而逐渐减少(6).盐酸(或硫酸)
(1)根据题目信息发生颜色变化,需要亚甲基白溶液与氧气接触,因此搅拌可以使溶液与氧气充分接触,实验现象明显变化,便于观察;故答案为:氧气。
(2)①②③中变量为氢氧化钠的质量,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因此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褪色现象的影响;故答案为: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的浓度对溶液褪色快慢的影响。
(3)实验变量为温度,其他实验条件需要保证相同,符合此要求的为②④⑤;故答案为:②④⑤。
(4)根据实验内容可以看出,变量有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因此探究影响溶液褪色快慢因素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搅拌时间。
(5)由于葡萄糖不断消耗,亚甲基蓝溶液与葡萄糖反应需要的时间增长,所以造成褪色时间变长;故答案为:溶液中的葡萄糖因反应不断消耗而逐渐减少。
(6)氢氧化钠为碱性,需要酸来中和,因此可以用盐酸或者硫酸进行处理;故答案为:盐酸(或硫酸)。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40.解:设理论上可吸收水的质量为x,
解得:x=1.8g。
答:理论上可吸收水的质量是1.8g。
详见答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