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智造”,智慧冬奥无疑是北京冬奥会主要特点之一,在北京冬奥会供电保障体系中,这一特点也全方位体现,不仅有自主研发应用的“智慧大脑”——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还有众多适用于冬奥的新技术、新装备、黑科技。热点考向:化学与生活、分子原子、低碳环保、金属材料、燃料与燃烧。

相关试题

(需要本完整文档和答案,请加)

1.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顶流”。“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A.金属材料B.天然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

2.年2月4日北京举办第24届冬奥会,若降雪量不足,先将水制成细小的冰片,储存于冷库,当需要雪花时,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冰,水分子间隔改变B.水制成冰,水分子静止不动

C.人工造雪,主要发生化学变化D.冰片吹成雪花时,水分子分解

3.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年北京冬奥会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它采用了当前最环保的制冰技术一一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通过压力变化使二氧化碳汽化实现制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冰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没有发生变化

B.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放热,使水凝结成冰

C.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发生了变化

D.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4.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液氢中,分子静止不动

C.液氢变成气态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分子分为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

5.北京冬奥会,石墨烯发热产品广泛应用,创新性地解决了低温环境下大型户外场馆的温暖保障这一世界领域的难题。下图为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有关石墨烯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由分子构成B.石墨烯是混合物

C.石墨烯是碳单质D.石墨烯是化合物

6.北京冬奥会火炬一飞场,其外壳是碳纤维和树脂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该材料属于

A.合成材料B.金属材料C.复合材料D.无机材料

7.北京年冬奥会火种灯的造型灵感来自“中华第一灯”一一西汉长信宫灯,火种灯燃料是丙烷(C3H8)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由3个碳元素和8个氢元素组成

B.丙烷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

C.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丙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甲烷充分燃烧的产物相同

8.年北京冬奥会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绿色环保”。作为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的首个世界级体育盛会,本届冬奥会承诺碳排放将全部中和。下列行为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建设生态园林,美化环境

C.研究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的技术

D.加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

二、填空题

9.第24届冬奥会于年2月在中国北京举行。

(1)冬奥场馆提供高品质直饮水。直饮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很低,它属于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载运工具亮相北京冬奥会。氢燃料电池汽车利用氢气和氧气在铂(Pt)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从环保角度看,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

(3)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面向未来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节约了钢材。为了防止锈蚀,常在铁制品表面刷漆,原理是______。

(4)冬奥会火种灯内外灯罩之间设计了一个导流通道,能够让燃料在燃烧时不至于产生黑烟和异味,保持火种灯外观清洁、透亮。从促进燃料充分燃烧角度看,导流通道的作用是______;灯体使用再生铝合金,主要利用其密度小,______性好的特点。

10.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多项“黑科技”惊艳全球,参赛选手奋力拼搏,我们为之骄傲!

(1)冬奥会的新场馆建设中使用了大量铝合金,铝合金属于_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工作人员为奥运选手准备的一份午餐的食谱为:米饭、小炒黄牛肉、油炸小黄鱼、时令蔬菜,其中米饭中除水分以外最主要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

(3)冬奥会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可减缓温室效应。请列举生活中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冰壶机器人在北京冬奥会亮相,冰壶机器人的电池选用重量轻且能提供足够能量的锂电池。

①锂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锂离子符号为______。

②锂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2)A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己知A和B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四种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和生成的D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2.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于年2月4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冬奥会的特色之一是“绿色环保”,对碳排放实施全部中和,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1)冬奥会速滑馆“冰丝带”的制冰,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固态二氧化碳叫做_______。

(2)“氢”情助力,保障冬奥绿色出行。使用氢能源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实现零碳排放,理由是________。

(3)氢能源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这将需要大量高纯度,低成本的氢气满足氢燃料汽车使用。有专家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水高效分解制氢。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4)可口可乐为中国冬奥会场馆清废团队提供“温暖包”——工作服套装(如图)。服装面料是可乐瓶环保布,是利用回收的可口可乐塑料瓶加工的丝线纺织而成。

①可采用_______的化学方法,区分可乐瓶环保布和棉布。

②由于大量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问题叫______,废弃饮料瓶再生材质这一举措,不但节约资源,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13.本次冬奥会于年2月4日在北京盛大开幕:

(1)冬奥会提供的直饮水都经过二氧化氯(化学式为ClO2)消毒处理,该物质中氯元素以____(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2)冬奥会场馆用低温消毒剂C9H16Cl2N4进行消毒,其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冬奥会速滑馆采用了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在提供温度均衡的冰面同时,碳排放量接近于零。煤、__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过多的CO2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14.北京冬奥会于年2月4日开幕。北京冬奥会的理念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1)北京冬奥会的理念中的“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__。

(2)哈工大团队实现把“水立方”与“冰立方”自由切换,同时具备开展水上、冰上运动及各类大型活动的能力。“水立方”使用的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薄膜属于。(填字母)

A.无机非金属材料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C.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3)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从环保角度看氢能源的主要优点是______。利用铁酸锌(ZnFe2O4)循环制氢气的过程如图所示。该循环制氢中不断被消耗的物质是______,铁酸锌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4)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制冰过程中,多台CO2压缩机同时运作,将气态CO2压缩为液态。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气态CO2被压缩为液态的过程_____。

15.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如下图)。请回答下列小题。

(1)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实现制冷,使水变成冰。此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通过冷却器实现循环,并释放热量为场馆除湿、供热,此技术的优点是____(写出一点即可)。

16.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回答问题。

(1)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了绿色奥运理念。

①冬奥火炬“飞扬”(图1)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②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太阳能B.风能C.化石燃料

(2)仪式火种台(图2)采用丙烷作燃料。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则丙烷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名称)

17.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闭幕,吸引大家的不仅有激动人心的精彩赛事,还有集聚冬奥会内外的各种科技亮点。

(1)运用5G技术,北京冬奥已完成核心系统迁移上云。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如图1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x=______,氮化镓的化学式是______。

(2)北京冬奥会首次使用清洁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图2中“反应后”的物质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填物质分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原子数目b.分子数目c.元素种类d.物质的总质量

(3)北京冬奥会首次采用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有助于打造最快、最环保的冰面。二氧化碳由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分子的种类b.分子之间的间隔c.分子的运动速率

三、流程题

18.“低碳”是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也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的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由流程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

A.水生产氢气的过程中所用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的产物是混合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3)甲醇(CH3OH)和乙醇有相似的性质,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欲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法是__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9.年北京冬奥会利用废旧电子设备中回收金、银来制作奖牌。小聪设计了如下流程从废旧电子粗产品中回收金、银,并制备氧化铜。

(1)步骤①中操作Ⅰ是________,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3)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反应类型是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步骤④加热蓝色沉淀会生成两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科普阅读题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制冷剂是C4H10O(乙醚)。19世纪,CO2、NH3(氨气)、SO2和C2H6O(甲醚)相继被用作制冷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氟利昂普遍被空调等制冷行业用作制冷剂。年代中期,臭氧层变薄浮出水面,人们发现氟利昂释放的氯原子导致了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的严重破坏。氟利昂还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倍以上、氟利昂在多个行业都有应用(如图1),我国预在年全面禁止使用氟利昂。

NH3和CO2是较早开发,至今仍在使用的制冷剂。

NH3有爆燃的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CO2是一种天然绿色制冷剂。年北京冬奥会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冰”。该技术将制冰过程吸收的热量回收,用于奥运场馆供热、供电(如图2),每年可节约多万度电。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醚由______元素组成

(2)19世纪所用的制冷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3)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______。

(4)氟利昂在各行业中应用占比最高的是______。

(5)CO2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中,微观上制冷管道内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氨气是一种安全的制冷剂

B.氟利昂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C.制冷剂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

往期文章1.年中考化学热点素材——我国蒸蒸日上的航天事业2.年中考化学热点素材——新冠肺炎奥密克戎病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