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
王战新
始料未及,我们关于“零碳中国”以及“世界工厂”未来的畅想,其破局点居然不在长三角,也不在珠三角。
80米的风机桨叶、成片的光伏面板、灵活的储能系统、AI控制的微电网、碳管理平台、长达五百米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再加上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远景、隆基、华友股份、上汽红岩、华景新材料、红杉资本……
当这样的产业园及其蓝图活生生出现在眼前,我的内心顿时就澎湃了起来。
在这座内蒙古腹地的“小城”,我突然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信心。
在中国人均GDP前十的城市中,有两座极为年轻的城市,一南一北。
南边的是深圳,年建市;北边的是鄂尔多斯,年建市。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城市不愧是人类文明集大成者,它们的存在似乎总能暗合某种冥冥之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深圳就不必说了,引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承担着国家向“世界之中国”转变的先锋角色。
至于鄂尔多斯,如果你只注意到在疫情肆虐的年,它依然录得6%的GDP增速,财政收入接近80%的增幅,当我们以为它依然靠的是“羊煤土气”这老四样时,它却不动声色地展示了它引领工业未来的雄心。
如果说每一轮能源革命都是后发国家“弯道超车”的好机会,那么,在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我们在鄂尔多斯实地触摸到了新能源世界的大门。
在鄂尔多斯布局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的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认为,跟前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绿色的工业革命,除了生产效率,还需要考虑人类和地球的永续发展问题。
前三次工业革命最关键的要素是生产效率,效率背后是快速、无序的扩张,最后的结果是人类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促使我们再思考,怎么能够更高效地让人类走向永续发展的路径。
所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定是生产效率和永续发展的融合。
人们关于新能源的所有疑问,21世纪中国“”双碳承诺的愿景,大国博弈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的解决方案……在鄂尔多斯,都能找到解决方案。
当新一轮能源革命扑面而来,中国已经稳稳站在潮头。在(世界强国共同瞩目的)新能源产业链上,中国企业几乎没什么地方还会让别人卡脖子。
01
这个夏季很热,很热。
从10日到18日,西班牙有人死于高温,仅15日一天,就有人死亡。
日本全国个观测点中,有个观测点录得有观测记录以来6月最高气温。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极端天气导致美国多家电力公司营运储备不足,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将面临大面积停电和产能短缺的风险。
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平均气温已经达到43℃,每天都有数十只高空飞行的鸟类从空中掉落。
“前三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对这个观点的质疑声近些年明显少了很多。
气候变暖对中国当然也是一大威胁,不过因为俄乌战争,俄罗斯仅靠石油就极大抵消了西方的经济制裁,中国的能源禀赋——石油天然气主要靠进口,也许更让国人心忧。
能源安全的压力,前所未有。
现在,新能源可以被列为一个正式选项了。
经过这么多年技术积累和升级,今天中国的新能源已经做到了可以兼顾“可持续发展”和“发展效率”。
在鄂尔多斯,我们看到,中国新能源的体系化,打破了风电、光伏、储能、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壁垒,构建一个宏大、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并且把新能源和新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这成为最终得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第一个“远景零碳产业园”,我们对新能源昂贵、不稳定等等疑问,都有一个答案。
我们即将迎来一场经济大变革,中国和发达国家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某些领域,中国甚至超越了欧美日。就拿新能源四大赛道(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来说,中国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5月19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了“年全球风电整机商十五强榜单”,10家中国整机商入榜,分别是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运达股份、电气风电、中国海装、东方风电、中国中车、三一重能、联合动力。
除了风机军团,中国还有打败全球无敌手的光伏军团、储能军团和新能源汽车军团。
6月10日,由光伏、储能及智慧能源发起并主办的“全球光伏2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除了2家美国企业和1家韩国企业,剩余的都是中国公司。
在打下风电和光伏天下之后,中国军团又把火力对准了电池市场。
根据国际机构SNEResearch的调查,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SKOn、三星SDI、中创新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十强里面,中国势力就占了六席,这就叫“碾压性优势”。
比起风电、光伏和储能业务,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有看点。根据年6月的销售数据,全球新能源十大畅销品牌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
除了引领全球市场外,我们更关心的是有没有掌握核心科技。
其实,在诸多领域,中国的表现都不算差,涌现了一大批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比如说“5G标准制定者”华为、“健康码发明者”腾讯、“亚洲云计算一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播种者”百度。
在这批行业领军企业的助攻下,中国搞出了三张王牌,一是比欧洲和日本更强烈的“创新创业文化”,二是可与美国媲美的“工程师红利”,三是比美国更齐全的工业门类和产业链。
超级丰厚的“家底”,让中国有了与欧美赛跑的底气。
只不过,前三次工业革命,我们只是追随者,但新一轮的绿色工业革命,我们有机会做领跑者。
02
不要觉得,新能源只是一个噱头。
当中国向国际社会做出“30·60”宣告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国家的庄严承诺。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承诺背后,中国有自己的底牌。
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智慧,可以凝练成6个字,“先试点后推广”。
年,安徽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建设者们以“拓荒牛”的精神开拓创新,拉开了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序幕。
年,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同意,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在苏州市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的工业园区,为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打下了好样板。
……
在运动年代,试点会出现在政治权力相对真空的地方;在全球化的时代,试点会出现在和世界距离最近的地方;而零碳经济体系的建立,由于是非常新的事务,它要求的则更多。
第一,这座城市有足够丰富且容易获取的清洁能源,这是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绿色新工业体系的基础。
第二、这座城市的土地面积大、人口总量适中。像厦门这样小的城市,是没有足够的工业土地来做实验的。像上海这样人多的城市,绝对挪不出多余的清洁能源。
第三,这座城市的交通条件不差,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如果一座城市的制造业底子很弱,是无法在短期内建好一座现代工业园的。
第四,这座城市有雄厚的财力做保障,地方干部要目光长远,有雄心壮志。
这些,鄂尔多斯全都有。
鄂尔多斯的面积有8.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多万,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高达.6亿,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从政府层面看,不管是内蒙古自治区,还是鄂尔多斯市,都把“双碳”工作列为重中之重。
如果有一家企业可以提供端到端的零碳技术解决方案,那么鄂尔多斯的零碳试点,或许就会水到渠成了。
中国第一座零碳产业园在鄂尔多斯基本落实,用时仅一年多。
只有身临其境,恐怕才会体验到进化之美。
长达米的动力电池生产线,覆盖从电极、电芯、模组到pack全工序核心技术,常年保持恒温、恒湿、超高洁净度的环境,采用工业4.0标准设计落地。
这样的生产线从开建到投产用时仅一年。鄂尔多斯速度,一点都不比当年的深圳速度慢。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下面这个颇具未来感的半封闭建筑物。据介绍,这是给电动卡车换电的换电站。
司机朋友说,换电流程非常顺畅,只要四分钟时间,跟以前加油差不多,而且更干净,没有难闻的汽油味。
于此同时,远景也把“零碳全家桶”(智能风机、分布式光伏、智慧储能、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等等)都一同搬进这个产业园,为电池制造提供了%清洁能源的基础。
未来,伴随着国际上碳关税大棒的步步紧逼,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都会选择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安家”。
目前,“中国光伏龙头”隆基绿能、“中国氢能产业龙头”美锦国鸿、“中国卡车龙头”一汽解放和上汽红岩,“中国锂电材料龙头”华友钴业已经或即将入驻。
伴随着“中国风投龙头”红杉资本等行业巨头进驻,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会逐渐形成从科技龙头牵引、独角兽研发、制造、金融筑基、产业化落地一整套的内循环系统,生生不息。
远景零碳产业园已经成了当地新的金字招牌。内蒙古自治区前后两任党委书记,石泰峰和孙绍骋,过去两年多曾先后6次调研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92.html